居民想把工疗站“置换”出去
早在今年6月份,杭州翠苑二区学苑春晓小区的居民就开始坐不住了,因为他们陆续看到,在这个2003年新建成的小区东面的6幢102室,室外开始装上保笼,室内装上空调,墙壁上贴着给病人发药等的注意事项……居民们打听后才知道,这里将被装修成工疗站。不少居民开始根本不知道工疗站是干什么的,但当他们知道那就是辅助治疗精神病人的场所后,开始惊慌与激动起来。
“你想想,在这么漂亮的小区,每天有七八个甚至更多的精神病人进进出出,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犯病发狂,小区里这么多居民的生命安全如何保证?”业主们临时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多次与翠苑街道协商解决这个问题。6月28日与7月21日,双方分别坐下来正式讨论,考虑将现在的工疗站地点“置换”出去,但最后仍无法达成共识。
昨天,在6幢102室工疗站原本准备进驻的现场,记者看到,门和窗都被保笼裹得严严实实,因为不同意街道将工疗站放在这里,一些业主采取过激行为,将大门的钥匙孔用胶水粘上,同时还有一扇窗玻璃留有被砸破的痕迹。
平安小区与关注弱势群体难两全
建于2003年的学苑春晓,高楼耸立,绿树成荫,水池喷泉,居住环境确实清新怡人。记者同时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大多为大学教师、政府公务员、医务人员等。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得知我们是早报记者后,当即向记者表示了他们坚决反对工疗站进驻社区。“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去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工疗站,帮助精神病人疗养、康复本身是件好事,但是把它设在小区的楼道里,我们业主一致认为是不妥的。”该业主告诉记者,学苑春晓住户对工疗站设在小区内感到非常担忧,“精神病人即使病情再轻总归还是个病人,万一哪天精神病复发,那么对小区的妇女、儿童、老人的人身权益甚至生命安全都是个威胁!”
住在6幢5楼的一位女士情绪非常激动,“精神病人出入万一没有把门关牢,小偷进来怎么办?创建和谐社会,不能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回小部分人的利益!”不少业主认为,如果让工疗站独门独户,不跟他们这些居民发生直接接触,他们可以考虑接受。
33个工疗站基本建在小区内
杭州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敏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很能理解居民对自我及邻里人生安全的顾虑,但对于遭受的阻力,他也多次表示自己不仅很无奈,而且很伤心。
据李主任介绍,翠苑街道的工疗站原本建在翠苑一区,由于原来的工疗站比较破旧,考虑到给患者一个更好的治疗与恢复环境,政府才花了不少精力购置了学苑春晓的这间房子,没想到却遭遇阻力荒置了近两个月。“杭州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从1978年建立首家工疗站以来,目前已有的33家,很多都建在小区内,因为它服务的对象就是小区里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
“工疗站建在社区,不是跟居民过不去,恰恰相反,是在给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治疗的同时,给居民更好的安全感。”李敏哲表示,工疗站的病人都是出院后的轻微病人,都是经医院严格筛选过的,如果没有工疗站,这些人肯定要回到社区回到家里的,如果不对他们加以继续的辅助治疗、人文关怀,真正发作起来,受害的就是社区居民自己。
谁来保护精神病患者合法权益
“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虽然关键,但是社会康复、人文关怀更为重要!”市七医院院长、杭州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副主任赵国秋认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康复通道,不仅需要家里、邻里的密切配合,社会舆论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给精神病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精神病人感受到自己并不是社会的累赘,这对他们回归社会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大有好处。“但现在这项工作的任务还很重,很多人即使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也因精神病患者不了解而产生歧视与抵触。”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他们根本无法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呼吁,受他们拖累的家庭也往往只会沉浸在痛苦中而不知如何维权。
不过有个好消息,《杭州市精神卫生防治条例》将率先于明年在全国出台,条例将明确、详细规定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