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中,水泥等建材受冲击颇大。不少人担心,湖州作为全省比重最大的建材大市,难免深受其累。然而事实表明,湖州工业经济继续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增势喜人。
今年上半年,湖州市33个行业除煤炭业外,其余32个行业产值均实现同比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9.79亿元,增长32.5%,增幅列全省首位;工业经济效益11项考核指标得分235.19分,居全省首位;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名列全省前茅。
湖州市委书记徐福宁说,这是湖州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在杭州—南京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着力“腾笼换鸟”,坚持不懈地走集约型发展路子的结果。
宏观调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步步高”。在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湖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湖州经济的第一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利税同比分别增长40.5%和36.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个百分点和22.6个百分点,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今年上半年,湖州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有24项,创历史最高水平;列入国家重点“火炬”项目的有4项,占全省的21%;有25个产品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总数近四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拉动湖州经济强劲增长的“新引擎”。
要素制约倒逼增长方式加快转变。湖州市经委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水泥账”:今年上半年,湖州水泥行业每千瓦时电能的产出为3.03元,而去年同期则是2.93元。可别小瞧这0.1元钱,它恰恰反映出水泥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大手笔”。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形成主要生产能力的同时,今年上半年湖州共拆除29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80万吨,腾出用电量1.32亿千瓦时、土地250亩。由此,不仅水泥行业自身“性价比”提高了,而且在电力紧缺的情形下,保证了纺织、家具等增势较好行业的用电。
此外,这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每年还可减少约1.4万吨粉尘和23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污染,呵护生态,可谓一举多得。
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也通过引入先进适用设备与技术“脱胎换骨”取得了显著的绩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湖州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同比下降6%,共节电2亿千瓦时。
资源集约利用倒逼循环经济加速发展。湖州市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建材、纺织、电力、化工、造纸、竹木加工等九大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开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试点。如今,在浙江长三角建材有限公司等当地不少建材生产企业,像石英石尾矿矿屑、煤渣、拆房混凝土废料甚至太湖淤泥这类昔日的“废物”,都成了生产新型墙材的宝贵资源。全市包括砖、板、砌块在内的新型墙材年产量已达38亿块标准砖,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新型墙材生产基地。仅每年消化尾矿的“胃口”就达六七十万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节省了大量的粘土资源及煤、电能源。与此同时,德清、南浔等地的木业企业则通过加工生产仿真珍贵木材等,达到了木材循环高效利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