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午,记者在热浪翻滚的杭徽公路闲林段工地,看到不少外来工赤着膊浇注高架桥墩。安徽民工李原挥动镐头,用力刨掘地面。每一镐下去,都溅起一阵尘土,而他脸上也很快沾满了灰尘。一滴滴黑色的汗水滑下,在脸上留下一道道痕迹。
46岁的李原身体还算硬朗。虽然天热,但他还能受得了,因为户外作业每月能挣1000多元,比在老家种庄稼强多了。不少像他这样的民工,对防暑降温都不太在乎。
目前正是高温季节,有关部门要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为民工撑起“遮阳伞”。
一声忠告,让民工了解防暑知识
7月6日中午,江西籍民工程建平在户外修车,开了半天的发动机,非常烫手。在卸下发烫的发动机时,他感到身体有点顶不住,便来到杭州下城区民工医院。刘杭卫医师看了看他的脸色,一量温度:“39摄氏度!你中暑了,还有脱水症状,必须立即输液。”
在民工医院,记者问一些中暑的桥梁工,高温天气最受不了的是什么?有的说“钢筋太烫,不戴帆布手套,手烫得受不了”,也有的说“出了太多的汗,突然浑身不出汗,心里感到特别难受。”
一小时不到,刘医师接待了七八位中暑的民工。据了解,这些民工连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也没喝过。气温一高,他们只知道一个劲地喝水。
每遇上一个民工,刘医师都会重复着说,光喝不加盐的水也会出问题的。她还建议,在露天作业的民工兄弟要吃些咸的饮料。猛喝白开水会把身体里的盐份冲淡,也会得病的。其次,要穿透气的衣服,注意遮阳,最好戴顶大草帽,不要让皮肤直接晒于阳光之下。
一顶草帽,为民工送来几许清凉
7月7日上午,记者随杭州团市委等组织的“战高温、送清凉”慰问组,慰问户外作业的民工。在拱墅区背街小巷整治工地,慰问组不仅给民工送来防暑降温的药品、饮料,还向每个民工发送一顶草帽。
钱江苑安置房建设工地是解放路延伸工程拆迁户的安居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每天有1000多人在此施工。安徽民工陈庭炳接过草帽、毛巾以及防暑药品,显得特别开心。
慰问快结束时,慰问组与工地负责人商量,建议施工要避开正午高温时段,让民工有个午休时间,工地负责人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周围民工听到后,高兴地欢呼起来:“慰问组真给我们送来了‘遮阳伞’,我们干活更有劲了。”
一台测温仪,营造舒心工作环境
在杭州科龙电器公司钣金车间,600多名工人正紧张地工作着。记者看到,该公司行政部副部长赵国良还拿着一个感应测温仪,在这里边转悠边说:“32摄氏度,属正常范围!”
这是一台测温仪,它对准哪个方位,显示屏就会显示出那个位置的气温。总经理马云骏告诉记者,如果车间温度超出35摄氏度,就及时调整,往车间送冰块,做好通风,决不让一个工人中暑。此外,每天下午3时停工休息15至30分钟,并免费提供绿豆汤。
到了晚上,这些外来工回到江干区九堡镇略板村,也能过得惬意舒心。外来工曹志毅今晚自己做饭菜。他买了黄瓜、青菜,还有一条鱼,要改善伙食。
在这里,记者与民工们还参加了一场外来工与当地村民共同举办的联欢晚会。有的民工爱唱歌,自告奋勇上台引吭高歌一曲;有的爱听戏,就请来乡村剧团演上一出《天仙配》……炎热的夏夜,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