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治超”一年来,温州市始终做到坚持政府领导,加强认识,坚持部门协作重配合,坚持固定流动相依托,坚持舆论开道广宣传,坚持以人为本重服务,“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前一阶段,温州“治超”工作,在省“治超”办和温州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线执法人员努力克服高温、高强度工作等困难,始终坚守岗位,高效完成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今年6月底,温州市路政、交警、运管等3个部门共投入执法人员33868人次,检测车辆375386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4850辆,卸货39753吨,超限超载率从去年5月份的84%下降到今年6月的6.1%,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现象,因超限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同时,物资供应正常,运价合理回升,绿色通道畅通,物价基本稳定,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抓领导
形成合力“治超”的良好工作局面
“治超”伊始,温州市就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意见,及时成立了温州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抽调了路政、交警、运管等三个部门的执法人员共240人组成精干的联合治超队伍,派驻四个固定治超检查站点。三个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切实形成了合力治超的良好工作局面。治超期间,温州市张苗根副市长、陈伟民副秘书长和交通、公安部门领导多次听取“治超”情况汇报,并深入一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抓宣传
形成集中“治超”的良好舆论氛围
开展集中治超工作,首先要从舆论上入手,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发挥震慑作用。从内容上准确把握“治超”宣传报道的导向性,从形式上充分体现治超宣传报道的广泛性,按照《温州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宣传方案》,着重突出了宣传的“三大效应”:一是发挥行业优势,把公路作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通过在高速公路沿线及收费站、服务区、国省道干线公路沿线悬挂宣传横幅、喷刷宣传标语、制作设置宣传牌、分发宣传资料等,形成“路面效应”。二是进一步健全了新闻监管网络,与媒体记者共同出谋划策,以现场报道、追踪报道、专题报道等形式反映温州的“治超”情况。三是到一些重要的厂矿、生产企业、大型运输企业等,以召开座谈会、现场咨询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形成“源头效应”。
抓制度
形成长效“治超”的良好工作机制
一是制订了各种应急预案,并在路面执法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2005年1月9日,104国道苍南超限运输检查站出现车辆冲卡、驾驶员集聚闹事事件,该站点负责人在请示市“治超”办后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联合执法队伍从容采取了相关措施,很快事态得到了控制。二是完善了督查制度。市“治超”办除加强日常督查外,还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并将有关情况及时进行通报。三是完善了工作制度,建立了“治超”工作网络。市“治超”办始终做到定期报告,定期碰头,不定期协调,做到联系快捷、畅通。同时制订了确保各检测点正常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现场管理,使“治超”工作顺利开展。
抓落实
形成全面“治超”的高压态势
集中治超,重在落实,关键是要成效。首先要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实现文明执法。一是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要求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文明执法,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部规定的“五不准”以及执法行为的“九不准”。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二是组建规范的协管员队伍。在协管人员的选择上,不惜投入大成本专门从专业保安公司聘用了大批经过严格训练的保安人员从事“治超”的协管工作,保安队员的出色工作给执法人员极大地支持,为温州“治超”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较大贡献。三是加强对停车卸货场所的管理。重视对卸载场所的管理,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卸货场的运作行为,强化对卸货人员及保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适时掌握场内动态,及时处置群众举报和投诉问题。四是加强对检查站(点)的管理。在固定检测点内均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将超限超载的统一认定标准、处理处罚标准、执法程序、执法监督等有关内容均进行公布,便于车主或驾驶员了解相关内容。
其次,要落实措施全面整治。一是加强省际联动。各地及时沟通有关信息,如及时将高速公路封闭、车辆绕道行驶等情况准确通报对方,以便及时调整对策,启动预案。二是治理绕道行为。针对一些超限超载车辆为逃避检测绕道行驶的新情况,由检测站派出流动检查组开展不定期的检查。三是服务区治理。针对在服务区出现的超限超载车辆聚集逗留等现象,及时在服务区开辟了治超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