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求助
“同样品种的蜜梨,同样的个头大小,只因惠民果农多了个‘惠绿’牌子,价格就比我们姚庄的高5角一斤。记者同志,你能否帮我们与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通融通融,让我们也打他们的牌子,卖个好价钿,有个好收成。”又到了水果上市季节,嘉善姚庄果农向“党报热线”打来了求助电话,“我们姚庄出名的是锦绣黄桃,将来他们种出的桃子也可用我们的名字啊!”
求助电话的背后,是农民对整合农产品品牌的渴望。据了解,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市场,嘉兴市大力实施农业精品战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对培育出市级以上农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以及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同时,嘉兴市对一些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在注册商标、争创名牌、建立标准化基地、参加展销会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大力培育农产品名牌。各地掀起了农产品品牌注册热,不少传统农产品的牌子被重新叫响,一些农产品名牌脱颖而出。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在农产品创牌中,出现品牌规模偏小和过于分散的倾向。以嘉善县为例,近年来,嘉善县先后注册了农产品商标78只。由于品牌多掌控在各乡镇的农业合作社手中,因此,往往是同一种农产品有多个品牌。业内人士认为,“一品多牌”会带来如下问题。
问题之一:品牌之间无明显的实质差异
就蜜梨而言,嘉善县注册的商标有两个,从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都具备商标所要求的显著差异,但差异性是仅对商标而言,商标所依附的实体———蜜梨本身差异却不大。通俗地说,多个牌子的蜜梨都是梨,只是取了不同的“名”而已,至于种植环保标准、口感、酸甜度,消费者很难从商标中品尝出个中的差异。牌子越多,消费者越无所适从。这种“只商标差异现象”同样在其他一些县(市、区)存在。这些业主分头注册是造成一个地区同一农产品拥有多个牌子的主要原因。
问题之二: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消费的趋势是认牌论质,无牌将无位,这是必然。农民品牌意识提高,及时为自己种植的农产品注册商标,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个地方一个农产品其产量相对于市场销量而言必定有限,在质上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注册多个商标,无形中再进行一次量上细分,这就在产量上削弱了该农产品对外市场竞争力。由于注册了多个牌子,各种植户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合力难形成,自然也缺乏竞争力。
水果品牌期待突破界限,姚庄的梨农希望分享惠民的创牌成果。那么,惠民蜜梨科技产销专业合作社又是怎么看的呢?记者采访了合作社社长戴新华,他爽快地答应了:“可以,只不过他们的水果必须符合我们的收购标准。否则,牌子会被打坏的。”戴新华坦言,品牌过于分散,确实加剧了区域里同一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做大品牌。可是,若想在全县使用同一品牌,又有许多现实困难。比如“惠绿”牌蜜梨,其产前、产中、产后都有一套严格的无公害生产标准,区域一扩大,标准很难把握。尤其是产中的技术培训和生产督导,很难把关,恐怕会影响声誉。
这确是一个现实命题。可是,特色农产品的同一性决定了共同品牌的可行性。共同品牌可以集中一个地方的财力,重点出击,对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宣传,从而避免“一品多牌”同室操戈。在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也很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