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文化改变我们生活 倾听百姓讲述文化带来幸福感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6:55:2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文化如雨丝,渗透城乡,牵动人心。没有刻意的安排,有的是真诚面对、真实记录。昨天,早报记者分十路赴杭城街巷,与享受生活的普通百姓交流,听他们诉说自己与文化的故事。在这些诉说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种由衷的幸福感。

  戏迷沈行:越剧让我向往杭州

  杭州的黄龙洞景区位于栖霞岭的北坡,背着西湖,是越剧迷的天堂。

  早上,景区门前人群熙攘,一茬一茬的游客在导游手中的小旗指引下进进出出。沿着石街进入景区,不远处的右侧就是有名的“黄龙”舞台:大片翠色欲滴的天然藤叶组合在一起,成了一面巨大的绿瀑,用来取代原本室内剧场应有的幕布,如此天然优势更显示出了其坐落在自然山水间的特别之处。“也许就是这样的环境,才能养育出越剧那种浓浓的江南味道吧。”初次跟旅行团来到黄龙洞的沈行忍不住啧啧赞叹。

  印象中,听戏应该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在黄龙洞的越剧角,眼前所见,彻底打破了旧观念。

  沈行是苏州人,27岁,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后又去了深圳工作,此趟来杭一是旅游,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我的父母、外婆都是地道的越剧迷,喜欢看越剧、听越剧、唱越剧。我母亲还保存着好几本越剧戏考,其中的一些唱段,她能一字不拉地唱下来,唱得韵味十足。我受她影响从小就喜欢听戏,因为我觉得越剧充满了江南的柔媚气息,听戏是陶冶情操的好方法。”沈行说,“早听说杭州黄龙洞有个越剧角,每天都会有演出,本想带妈妈一起来的,但她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我答应了她要拍好多照片回去给她看。”

  对于外地来的戏迷沈行,越剧代表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令他的生活充满了温情,也令他对杭州充满了向往,他很感慨地说:“生活在杭州真好。”本报记者吴乐乐

  外来务工者罗贤品:工友们叫我“万事通”

  38岁的罗贤品是位来杭务工的河南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低着头,安静地看着书。记者走过去,他马上把身子往角落深处又移了移。慢慢地,他跟记者交谈了起来。

  “我给自己放了半天的假。连续干了半个月,还真没有闲下来过。”罗贤品说。最近,他在萧山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天气热了,老板让我们早上和晚上干活,中午的高温时段休息。”

  罗贤品就想到来这里免费看书,来之前,他还特地洗了个澡,换了套衣服,然后坐了一个小时公交车来到书店。

  罗贤品说自己从小爱读书:“我小时候成绩不错,但因为家里没钱,念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他平时都会去萧山的一些特价小书店或者地摊上看书,但不怎么受老板欢迎。购书中心是他去年发现的好地方。尽管离他干活的地方远了点,但他觉得:“环境好,有空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我们很客气,看得再久,也不会有人来赶我。”所以,每次来看书,他都会把自己打理干净,“因为这里都是文化人,我不能太随便。”

  知识慢慢积累,让罗贤品尝到了甜头:“现在,工友们叫我‘万事通’,有时候还给老板记记账,每个月可以多赚100多块钱呢!”

  他最近一直在看修理方面的工具书:“全彩的要五六十块呢!等我攒了钱,就把这本书买下来,自学修理,以后可以多一门手艺。”见习记者薛莹

  小朋友吴同:个性渐渐开朗

  就读于杭州文新幼儿园的吴同小朋友,今年刚满6岁。起初,他给人的感觉是个文静的男孩。不想,他在爸爸的影响下,却是个小小的“武林高手”。这个暑假,妈妈帮他报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武术班和讲故事班,小吴同就成了个小忙人。

  别看他年纪小,力气倒不小。看着妈妈和记者聊天,他就闲不住了,一转身就去滚轮胎了。他的力气还真不小,能同时滚两个轮胎。听到大人们的赞扬,小吴同咧开嘴,笑得很灿烂。看着活泼的儿子,吴妈妈告诉记者:“他喜欢武术是受他爸爸影响的。其实,别看他现在生龙活虎的,以前他的体质可不好。练着练着,他就喜欢了,我就让他练。果然,他现在比以前强多了。”

  学讲故事,也是吴妈妈“有意为之”。

  吴妈妈说:“以前,他看到陌生人,就要躲在我后面,害怕与人交流。所以,我就有意让他来这个班级。这里的小朋友大多很活跃,老师也要求小朋友放开胆子讲故事,所以,现在,吴同的胆子真大了不少,他现在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了。”

  果然,当记者问他在少年宫学了什么时,他马上滔滔不绝地说开了:“《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和《灰姑娘》……很多的!我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他们很喜欢听的!”

  吴妈妈说,讲故事、学武术,这些文体活动带来的变化是无形的。看到儿子的个性渐渐开朗、身体越来越强壮,她就觉得特别幸福。实习生管雯

  游客程风华:我了解了浙江的悠久历史

  昨天,记者在浙江省博物馆内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气,原本以为中午时分,游客不会很多,没有想到,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或夫妻,或母子,或祖孙,或姐弟。

  记者迎面遇到的是从西安远道而来的田野,她一边给儿子讲解,一边把要点记在小纸条上,让儿子回去之后温习。“去博物馆是我的习惯,浙博是第二次来了,主要是带儿子来长见识。以前给他讲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他听得懵懵懂懂的,所以不如直接带他来看看。”

  来自衢州的程风华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他告诉记者:“每到一个城市,博物馆我肯定是必去的!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人文特点,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教材。走进省博物馆,我才发现浙江历史蛮悠久的,文化熏陶需要慢慢积累。”本报记者杨影实习生章高航

  老人石裕堂:收藏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遇到石裕堂老伯是在河坊街一家不起眼的古玩收藏店里,一身旧海军蓝背心,黝黑的皮肤,手里提着一个陈旧的黑塑料袋。

  “老伯喜欢古玩收藏?”记者问。

  “是啊,纯业余,退休了嘛。”

  “家里收藏了不少小古玩吧?”

  “呵呵,是不少,在鲁镇开了个‘百床馆’,过几天‘乐艺馆’也要开了,我就喜欢收藏些木雕、石雕、砖雕艺术。”

  “那要多少投入?”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老者让记者有些吃惊了。

  “嗨,光是百床馆的百来张古床,也有五六十万吧。”他笑笑。

  “这么大的投入,你家……”

  “别误会,我已经退休了,以前也不过是旅游局的普通职员,拿工资的。这钱,是我所有的积蓄,还有家人‘挤牙膏’。”他很平静地说,老婆孩子虽然集体抗议,不过还是拗不过他的倔脾气。

  8年前,石裕堂从诸暨旅游局退休了,于是,想把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我集了几十年邮,想换换口味,学点新知识。”他说。

  “百床馆”的创意开始于石裕堂在当地农村的一次经历,一农户正欲把一捆柴禾丢进炉膛时,石裕堂发现其中有一块雕刻木板,拿出来,细细看,上面雕龙画凤,竟细致得很———这是江浙明清特有的床板雕刻!打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石裕堂家“床满为患”,各式各样的雕花古床被石裕堂从绍兴、宁波、金华,甚至江西的农村“搜”了过来,平均每张花费700元左右。“幸运的是,绍兴鲁镇要增设一个当地文化景点,我的床正好能设个‘百床馆’,这才安定了下来。这些收藏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大学生史芸:看动漫书是我最好的解压方式

  位于杭州宝善桥建国北路口的“动漫百分百”是杭州第一家动漫吧。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一位超级动漫迷——宁波大学医学院大二学生史芸。外表秀气的史芸是杭州人,生性文静的她爱好阅读,动漫书成了她的阅读首选。趁着暑假,她几乎天天往这里跑,坐上几个小时,毫不知倦。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一如既往地安静独坐在动漫吧的一个角落,吃着冰沙,津津有味地看着动漫书。

  不过,一说起正在看的《网球王子》,她就来了劲,话匣子一打开,整个人也活跃起来:“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以前,我不喜欢运动,但是看了这书后,我一有时间,就会约个朋友去打网球,锻炼身体。”

  如今,动漫成了史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把动漫看成是减压的最直接的方式。她很有自己的道理:“和同学相比较,我不是学习最用功的,但我的成绩却比他们好。他们都说有很大是漫画书的功劳。我也感觉看看这些漫画书,特别容易减少压力。看漫画,不仅没有耽误我的学习,反而因为心情好了,我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呢!”在杭州,像动漫吧这样受到年轻人喜欢的场所可不少。实习生欧林

  老师朱怡红:图书馆让我的世界无限大

  图书馆里人不多,很安静,读者散布在各处,沉醉在书本的世界里,表情各异——或严谨、或微笑。在一个摆放着影视类书籍的书架前,一个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子背靠着书架在看书。

  女孩叫朱怡红,28岁,一所大学老师,教物理。

  毕业后的一天,她偶尔走进了浙江图书馆,发现很多专业书在这里都找得到,“第一次就在这里找到一本已经绝版的书,摘录到很多有用的文字,后来用这些素材写了篇论文还得了奖呢。”

  从此之后,每个星期去浙图看书成了朱怡红的生活习惯,每次她都会带个小本子抄抄记记。“浙图里有很多书,在市面上是找不到的,很有用也很珍贵。”图书馆里的大量藏书让她很有满足感,“图书馆让我的世界无限大,每次到图书馆,我就像空心海绵,一个劲地吸水。”见习记者薛莹

  王老伯:听评弹是我最轻松的一刻

  当记者走进杭州大华书场时,这里开始上演苏州评弹《苏杭奇缘》。一百多位老人听得津津有味。

  王财宝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退休已经快十年了,退休后的每个下午,他几乎都会来这里听书。昨天下午一点多,他照旧自己坐着公交车,从大关小区赶来。老先生说,要是有一天听不上一段评弹,心里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久而久之,王老先生在书场里结交了一批听友。顺着王老先生所指的方向看过去,记者见到一位老先生听得极入神,王老先生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来:“你看坐在我前面的老先生,已经84岁了,他从家里来这儿要换两趟车,但他还是天天来。说实在的,听评弹已经成了我们老哥儿几个必做的一件事了。”

  评弹对王老先生来说,也是让自己保持年轻的方式。他告诉记者:“这里时不时有些年轻人来听书,他们大多是学习文学类或戏剧类的,也有学美术的。而且,这里的评弹剧目既有几十年来久经考验的传统剧目,也有紧贴现实、反映反腐倡廉的现代剧目,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也紧跟形势,文化含量很高。”

  如今,每天下午听一出苏州评弹已经成为王老先生生活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尽管现在的娱乐方式有很多,搓麻将、打牌什么的,但我知道,很多老年人并不喜欢。像我这样,喜欢来杯茶,听些优美的曲子的老人不在少数,这在我们看来,是最轻松的休闲。大华书场每天下午这两个小时,是我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啊!”本报记者杨影

  文员杨小姐:音乐让生活更丰富

  眼前的学生年龄比自己还大,不过王晓艺的教训还是严厉而又不失风趣。记者很抱歉打扰了王晓艺的教学。

  这位大龄学员是位做办公室文员的杨小姐。“半路出家,没有一点钢琴基础。”杨小姐说,“我的理想很简单,学钢琴弹流行乐,比如……周杰伦,嘿嘿。”

  “和我一起学钢琴的学生,都是个子还没有钢琴高的小娃娃,许多家长送孩子来上课,还以为我是家长呢!知道我也是学钢琴的,他们都诧异地问:‘你学钢琴有什么用?’”杨小姐的表情有些不服气,“难道学音乐,就非得是为将来考级用的?”

  杨小姐说,像她这样的学生,记忆力、可塑性已经比小朋友差了一大截,不过“我没有成为钢琴名家的梦,我只希望用音乐来陶冶自己,如今音乐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王哓艺说,许多人都觉得,如果错过了早期训练,音乐学习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然而偏偏有一些成年人鼓起勇气“返工”,“这改变了我原来的态度,而对这些大龄学生来说,工作之余的学习,也提升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实习生吴镜京

  赵先生小两口:电影增进了我们的感情

  影院售票窗口前,赵先生夫妇一边浏览着电影目录,一边交头商议看哪部电影。最后,两口子终于意见统一:《史密斯行动》。

  赵先生两口子从恋爱到结婚,已经跨过了7个年头。一旁的妻子告诉记者,看电影的气氛最好了,特别是两口子一起看,不光能尽情欣赏精彩影片,还能增进感情。记者感觉赵女士似乎对电影有着特殊的感情。赵女士偷偷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原来他们俩能走到一起,电影可是功不可没呢!即使现在两个人结婚了,两口子也不忘看场电影。“一场电影下来,再大的隔阂也没有了。每部电影,每次看电影的场景,都成为我们永聊不厌的话题,可以增进感情呢!”赵女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告别赵先生两口子,记者又碰上了更专业和痴迷的“电影发烧友”级影迷恋人:蒋仕杰先生和她的女朋友。他们每星期要看两三场电影,时不时会来影院转转。正在放映的影片,他们俩已经看了个遍。他们这是来打探《七剑》的消息的。

  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俩人之间经常会因为电影,增添不少话题,甚至会产生很激烈的“学术争论”,但从不论输赢,“大不了谁都不服谁呗!”蒋先生笑着说。有了这点共同爱好,这对恋人之间的共同语言自然就少不了。“电影,简直就成为我们维系感情的最坚韧纽带了!”实习生江耘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