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向专业客商开放,拒绝零售
-会期缩短为国际通行的三天
-每个品牌展位不得超过450平方米
-广泛邀请中小外贸企业和OEM厂商参展
广东服博会与广州服装节宣布合并,其后又一同加入另一个非服装类展览会;温州一个连续举办了几届的服装交易会也偃旗息鼓,与外地另两个展会合并后移师上海……今年年初以来,各地服装展的一连串异动,让即将举办的宁波国际服装节也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服装产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发展面临诸多变数,为之服务的服装节也提前开始“洗牌”,作为国内规模第二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如何在逆势中前行?昨天,市政府召开服装节动员会,首度公开一揽子革新措施,宣布宁波服装节在第九个年头将战略转型,目标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国际性专业交易会。
“服博会”易名“服交会”
宁波服装节的核心是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1997年,首届宁波服博会一炮打响,以450个展位的规模跻身中国5强服装展。此后8年,服博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声誉日隆,去年第八届宁波服博会展位达2200个,在全国207个服装专业展中名列第二。
“服博会易名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目的是强化交易的理念。”市政府副秘书长俞丹桦昨天表示,这同时也与本届服装节“引导时尚,扩大商机”的主题更加契合。事实上,有关易名的想法在上届服装节谢幕后不久就有专家提出,当时也遇到不少反对意见,比较集中的理由是,宁波服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品牌,贸然更名无异于放弃这笔无形资产,而另起炉灶可能潜伏的品牌风险尚难以估量。
宁波服装节必须依靠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是服装节的必由之路。最后各部门意见达成了一致:服交会一方面使展会定位更加准确,即在宁波举办的国家级展会;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展会的“交易性”,是国内外市场双向交易的平台,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展览会最终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向。
从“热闹型”转变为“专业型”
“目前各地服装节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以大连为代表的热闹型,由政府主办,目的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强调各界的参与度,一些服装节已带有城市狂欢节的色彩;另有三分之一的服装节属于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型展会,看重的是订单,以提升产业为目的。宁波服装节是专业型展会的佼佼者,而本届服装节在专业方面将有更大的动作。”宁波国际展览公司总经理段杰民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服交会的时间安排上看,以往都是四天或五天,其中一至两天向市民开放。本届服交会缩短为国际通行的三天,只向专业客商开放,拒绝零售。这就使得服交会真正成一个谈生意、下订单的地方。
从场馆的安排上看,历届服博会对企业展位面积上不封顶,甚至一家企业包下数千平方米展厅,这样一来,使展会更像一个展示个别企业形象的舞台,还容易使企业产生攀比心理,而一些中小企业面对这些巨无霸则望而却步。今年服装节明确规定,每个品牌的展位面积不得超过450平方米,除国内外品牌企业外,还广泛邀请中小外贸企业和OEM(贴牌加工)厂商参展,以推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投资贸易的增长。
买家到会是展会成功的关键。今年组委会投巨资实施了海内外招商计划,争取三天展会期间,有2万名专业买家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