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城绍兴,河网如织,湖泊似星。因为择水而居,绍兴人便对水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不久前举行的“十五”期间绍兴市十大建设成就评选活动中,许多市民都把“水环境保护治理成就显著”作为首选,使之当之无愧地名列十大建设成就之冠。
波光粼粼的鉴湖水,古韵今风,绵延流长。然而,前几年由于人们忽略了对水环境的保护,清波荡漾的水乡变得蓬头垢面,不堪目睹。水是绍兴城之灵魂、人之命脉,为了重新找回水乡失落的灵性和光泽,绍兴人传承大禹治水精神,对水环境进行全面治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绍兴累计投入50多亿元,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先后实施饮用水源开发、内河水体保护、污水集中处理等系列治水工程。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在完成日供水100万吨的小舜江饮水工程和全长12公里的环城河整治工程后,又加大了对污水的连片收集、集中治理的力度,完成了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区域内的污水收集能力达到每日100万吨,较完整地构建起中心城市的供排水体系,为绍兴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战略保障作用。
二
绍兴水环境治理的历史性跨越,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令国内外为之关注。
日供水100万吨的小舜江饮水工程的建成,使绍兴即便遭遇像2003年这样50年一遇的大旱,城乡居民仍饮水无忧,而且出厂水质达到了欧盟饮用水标准。
实施河道整治,使环城河宛如一条钻石项链围绕绍兴城,沿河的亭榭台阁,岸边的大路小径,飞红滴翠,满眼芳菲。
污水治理工程将城乡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连片收集,集中治理,净化了水环境,重现了水乡“踏歌人去山阴道,载酒船来镜水中”的趣味意境。
水因城而灵动,城因水而出彩。全方位的水环境治理,使承载了数千年文化和历史的绍兴水城,更具水之利、水之功、水之益民,更显水之秀、水之灵、水之亲民。
在去年全国魅力城市评选中,绍兴乌篷画船、桨声灯影、小桥流水、台门河埠的经典画面,充满历史古城之韵味,尽显江南水乡之风情,成为绍兴夺得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的一个响亮品牌。
在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绍兴通过前几年上、中、下三线治理水环境,上线修水库,引清澈的小舜江水进万家;中线治河道,建成了一条水清可游、岸绿可闲、景美可赏的环城河;下线截污水,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这一治水的创举,为绍兴创建争得了荣誉。
在不久前进行的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66个环保重点城市考评中,绍兴通过对城市内河整治、集污管网建设,生活污水连片收集,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68%,为绍兴“城考”成绩进入全国优秀城市行列,获得全省第一,起到居功至伟的作用。
在前几年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活动中,绍兴的江河湖水、沟渠溪流,以其精致灵动的个性和清波荡漾的神韵,为绍兴成功实现创建目标争得了高分。
三
如果我们把这些抽象的数据和荣誉,还原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的实际意义。
今年7月的一天,越城区东湖镇永仁村69岁的王云海拧开家里的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淌。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全村人喝了几十年的脏河水,现在能喝上甘甜的小舜江水,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改变王云海世代饮用河水命运的,就是被村民们称为“亲民工程”的农村改水工程。据了解,我市通过实施改水工程,如今全市已有170万人喝上了优质的小舜江水,其中农民受益人口近百万。
陈达荣老人在仓桥直街居住了50多年,谈起这里的变化,老人感叹地说,“以前这里街面破旧,河水很脏,一到夏天整条河都发臭。现在通过街区改造,河道疏浚,把生活污水统一纳入城市排污网,环境大为改变。如今是街净了,水清了,水里有鱼了,天天还有游客来参观,生活真是越过越舒适。”在市区类似陈达荣老人这样的事例何止千万。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垃圾堆改成小花园,已成为许多地方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绍兴水环境的改善,成千上万的候鸟把稽山鉴水作为越冬的理想栖息地,湖面上、山林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自由嬉戏的天鹅、白鹭、鸳鸯、野鸭、鸬鹚等鸟类,它们大多来自我国北方,有的还从日本和俄罗斯远道而来。镜湖湿地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对水环境的良好保护。“彩霞与白鹭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透过镜湖湿地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画面,让人们看到了“生态绍兴”的美好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