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你们好!昨晚看电视,就坐在新藤椅上看,不高不低感觉妥当,头不用抬高,你们想得真周到,我真幸福,万分感激……”昨天上午,杭州曙光社区的陈培红主任收到了一条由83岁高龄的老人发来的感谢短信。
杨发瑛是个独居老人,儿女长期在外,几十年前因为生了场大病,耳朵失去了听觉。为了陪老人多聊天度过寂寞的时光,社区干部轮流上门去看她。
前些日子,细心的陈主任发现,杨奶奶的藤椅破了,一坐上去,藤椅就一摇一摇的,断裂的藤条扎得老人经常要挪位置。陈主任就特地帮老人订做了一把新藤椅。老人发了上面那条短信。
陈主任已经收到杨奶奶发来的近十条短信,无论是高兴的事还是烦心的事,老人总是通过短信及时和主任沟通。
推开杨奶奶的家门,老人家正打算做饭,见到记者,她非留记者吃吃自己烧的家乡菜,还要让记者留下手机号码,等有空了打算和记者聊聊老人家的生活。
杨奶奶自豪地用笔“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每天生活非常有规律。除了每天下六楼早锻炼、一日三餐和看报外,就是用手机短信和自己的女儿、外孙等亲朋好友联系。
杨奶奶开心地说,以前经常看见外孙用短信和同学、朋友交流。这东西真神奇,不但不用耳朵听,而且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能接到几十公里外的信息。时尚又乐观的杨奶奶今年6月就决定自己也买个手机,以便在家里也能方便地和外地女儿联系。
“手机是我自己想买的,我积攒了1000多元钱,让外孙帮着买个好看又实用的。”谈起发短信,老人的话可多了。“我叫我女儿教我,她告诉我横、竖、撇、捺是哪个键,我只学了两天,其他的就是自己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了。”
当我们伸出大拇指夸她真厉害时,老人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拍着手,咯咯地笑。老人还当场一边发短信,一边还总结经验。“短信要发得快,就靠平时写字的规范,‘一折’不能写成‘一竖’,要不然短信就发不出去。有些字虽然是四笔,但两笔就能出来了,可省事了。”
临走,杨奶奶写下几个大字: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