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黄帝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一份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这份遗产,是让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湮没,还是让其不断地传承、利用、发扬?
勤劳聪明的缙云人民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对黄帝文化进行充分挖掘、整理、提升,寻找弘扬黄帝文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切合点,推进缙云经济社会的发展。
源远流长的文化
黄帝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文始祖。据《史记正义》记载:黄帝又曰缙云氏。
相传,黄帝在拔地170多米,状如春笋、直刺云天的“天下第一笋”——鼎湖峰巅铸鼎、炼丹、觞百神后驭龙飞升。白居易有诗曰:“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春秋战国时期,仙都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
——鼎湖峰下建于唐时的“黄帝祠宇”,其牌匾是唐朝缙云建县时第一任县令、李白的叔叔李阳冰题写,原名“缙云堂”,始建于东晋,盛于唐宋,明末毁于战火,是江南百姓祭祀黄帝的场所。
——南朝时期,缙云一带的黄帝文化还通过道教的传播,影响进一步深入,并不断地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我国南方黄帝文化最丰富、最有影响的地方。
——缙云祭祀黄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祭从东晋开始已颇为盛行,时在每年清明;地方政府公祭始于盛唐。相传九九重阳节,是轩辕黄帝驭龙升天的日子,也是江南一带地方政府公祭黄帝的日子。
……
由此可见,缙云仙都自古以来就是炎黄子孙在南方寻根祭祖的圣地。
重塑一个品牌
缙云黄帝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自黄帝祠宇被毁后,缙云黄帝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逐渐被人们淡忘。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挖掘缙云黄帝文化,实施了一系列的品牌重塑工作。
——“修祠”:仙都被国务院定为重点风景名胜区后,1994年,缙云投资800多万元,按盛唐风格重建“黄帝祠宇”,恢复“北陵南祠”格局。
——“办节”:从1998年开始,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举办仙都旅游文化节,并举行隆重的公祭黄帝仪式,引起大家的关注,提高缙云黄帝文化的知名度。
——“开会”:2000年10月开始,缙云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去年10月举行的国际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更是一次跨国界、高规格、高品位的黄帝文化学术研究盛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韩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我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先秦史学会、隋唐史学会、中国社科院等院校团体及北京、上海、南京、陕西及本省等地相关专家学者齐聚缙云仙都,共同探讨缙云黄帝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并从各个角度论证了缙云作为江南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地位。
带动一个产业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围绕黄帝文化这一中心,提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战略,确定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
从首届仙都旅游文化节开始,缙云就将公祭黄帝典礼作为文化节的主要内容,以丰富仙都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历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中,积极探索弘扬黄帝文化与发展旅游事业的切合点;专门成立仙都文化开发处,就缙云黄帝文化结合本地旅游开发及经济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大力促进港澳台、东南亚华人来缙云仙都寻根祭祖……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黄帝文化品牌的注入,使本已有名的仙都旅游更加兴旺。自开办旅游文化节以来,仙都旅游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去年,仙都共接待游客83.3万人次,实现门票总收入520.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58.2%。
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在去年文化节的招商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上,缙云县共推介招商项目10个,涉及旅游、教育、卫生、城建、工业等各领域,达成协议8个,成功引进县外资金2.94亿元人民币,国外资金300万美元。这些资金的成功引进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为该县打造浙江五金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对于黄帝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结合文章,缙云人一直没有停歇。目前,投资2000万元的黄帝祠宇二期工程建筑主体已完工;而对黄帝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一课题,正在进一步细致地规划和研究……
相信,黄帝文化将会为缙云的旅游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开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