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莎’带来的潮水百年一遇!曹娥江大闸建筑工地的人员、设备必须安全撤离!”昨天上午8时,绍兴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张伟波发出了死命令。
从前天下午开始,绍兴防汛指挥中心就在曹娥江大闸建筑工地动员,要求1500多名建筑工人以及可撤的设备在昨天下午6时前全部安全撤离。
昨天中午12时,记者跟随绍兴防汛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大闸现场,经历了大撤离前的最后5小时。
12:50放下饭碗赶紧撤
“你们怎么还在吃饭,快撤走!”看到大闸的工地上还有四五个工人在悠闲地吃着饭,已经多次来这里的大闸撤离总指挥邵全卯挥着手动员这些工人迅速撤离,没想到工人们对他的话不大在意,“不是说好了3点钟走人吗?时间还没有到,我们还不走。”邵指挥二话没说,立刻拨通了工程负责人的电话。10分钟后,这些人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拿着随身的东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地。邵指挥说,曹娥江大闸工地的总面积有2000多亩,工程队有4个,两岸加起来有1500多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听从他的指挥的,只有找到他们的直接负责人才最有效。
在大闸的出口处,陆续有卷着铺盖的人群涌出来,就如同100米处汹涌的潮水,建了一半的曹娥江大桥附近零散地飞着几只白鹭,它们也在着急地寻找避风处。
14:00蒸好馒头都没带
在大闸建设工地出口处,洪广生和他的15名老乡顶着大风沙,坐在自己的行李上,等着从绍兴赶来的车子把他们接到城里去。
“昨天下午就开了会让我们撤走。我们是河南周口人,以前从来没碰到过台风,我们可不敢在这个潮水口呆着,要没命的!”接着,他开始伸出粘满了沙子的手比划起来,他说这里的老乡告诉他们,1平方米的潮水的冲击力是6吨,“只要水一冲进来,会把房子的玻璃全部击碎,人早就没命了。”所以他们就带了随身的衣物,拖了一箱的方便面就出来了,锅子、电风扇等全都顾不上,“我刚蒸好的馒头都没带,还热腾的呢!”洪广生指了指他住的房子,无奈地说。
14:38焦急万分盼亲人
和洪广生他们不一样,安徽来的张利不是着急地撤到城里去,而是特地从马鞍镇赶到大闸工地,收购工地上为了减轻撤离负担而卖掉的廉价铜铁。风沙越来越大,站在大闸口的张利也愈加着急,频频向路口张望,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本来我们早上买好了,中午就可以运完的,可我丈夫车子半路坏了,到现在还没有来。”说着她又跑到附近的电话亭去打电话给她丈夫,她那被狂风吹红的眼中充满了焦急和迷茫。张利告诉记者,同她一样来买铜铁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也是看到老乡过来买才跟来的。张利还未意识到,一场绍兴百年一遇的台风即将在她的身后刮起。
15:00施工人员全撤离
木板床、蚊帐、被子、拖鞋四处横放,蜂窝炉的火还没灭,碗里的梅干菜还热的,喝了一半的啤酒瓶也斜躺着,昨天还热腾腾的人气一下子被台风给刮没了,剩下的只是人走楼空的一片狼藉。
下午3点钟,潮水退了不少,但海风却愈刮愈猛,达到了8级多,人站在地面上已经开始有浮起来的感觉。记者随同工作人员到施工工地查看人员的撤退情况,果然,按着原来“3点钟,只出不进”的目标,除了还在坝上做抢救工作的10多个工人外,其余一个不剩。在大闸的建设工地上,分散住在工地的房子大多以临时搭建的简易棚为主,共有7处,下午3点钟开始进行第3次彻查,无一人留下。
16:30留守渔民全撤离
沈周英拖着她的伤手,乐呵呵地赶上了离开大闸的最后一班车。她是这里的渔民,昨天刚刚捞来了几车鱼打算先卖个好价钱,因为时间紧急现在她只好割舍掉一部分的鱼,不过她倒是很想得开,“我们要先保住命,其他都不是问题。”坐在她身边的王师傅则和她截然相反,皱紧了眉头,他冲着电话不停地喊着:“快找辆车来,把我的摩托车给弄回去,没办法动了。”在最后的关头,摩托车还和王师傅开起了玩笑,动弹不得,真让他哭笑不得。接近下午4点半,大闸四周还分散着四五名渔民在抢救财物,防汛办的工作人员当即将他们劝回了家。
17:00工地现场静悄悄
下午5点整,大闸工地上终于没有留下一个人的痕迹,只有海浪拍打海岸的巨响。50台能撤离的大型机械设备也安全卸下。1500人中有数百人转移到了绍兴境内,最后转移的614人则被安置在了大闸管理处的安全房内,住进了30多间20多平米的房间里。每个人都带上了自己的席子铺在地上,就算一个床位。大闸工程处的后勤人员告诉记者,四五天前他们从网上、电视上看到台风消息后,就开始购置物品,在他们的大办公室内,记者看到,20来箱的矿泉水,10大袋的面包,还有一些蜡烛都被储存在这里。按他们的说法是:“就等着台风来,我们一点都不怕。”
来自安徽的李书春放好了他的行李坐在走廊里乘凉,“我们现在都安排好了,一点都不担心,就算没电也不怕,我们领导说,有蜡烛发过来的。而且我已经领了一箱的方便面了,这几天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里的一切终于都归于安静,因为几乎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暂时地安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