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漏——靠前指挥细安排
面对步步逼近的台风,我省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投入防台抗台第一线,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深山、下海岛,组织指挥百万群众大转移。
8月4日、5日,各市领导纷纷靠前指挥,他们有的在防汛防旱指挥部进行会商、统一调度转移工作,有的分几路前往实地检查转移工作的进程和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广大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连续作战,挨家挨户地查、苦口婆心地劝,为的就是确保把面临台风威胁的群众一个不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台风未到,船先进港。在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和督促下,我省沿海出海捕鱼的渔船纷纷中止作业回港避风。舟山市定海区长白乡长白港内有32艘渔船避风。由于这次台风风力大,乡党委书记毕汉豪担心长白港“庇护”不了这些渔船,便于5日上午带着几个乡干部上渔船劝说船长转到宁波港。党员船长袁永祥二话不说,率先带领6艘渔船开往宁波港。由于路上要花2000多元的油费,余下的26艘渔船的老大和船员却仍在犹豫观望。见此情景,乡干部们冒着狂风上船,一条船一条船做船主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易地避风。经过几个小时的劝说,全部渔船均拔锚驶向宁波港。
“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即将正面袭击我县全境,希望全体村民做好防汛抗台准备,台风期间不得随意外出……有事请拨打村里电话63468101……”台风来临前,洞头县1000多只大小喇叭整点播音,向全县人民传递着台风信息。为便于组织开展防台救灾工作,该县依托“广播村村响”工程,统一发布抗台信息。随着台风的临近,该县广播的播音从原来的2个小时一次加密到1个小时一次,除了及时播出台风的位置、动向、风力外,还播发县里的防台指示、转移命令和抗台须知。播音语言除了采用普通话外,还轮流用闽南话和温州话两种方言进行播报。农村广播成为海岛雨夜传递防台信息的有效手段。
山村容易在台风中遭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袭击。为了转移这些区域的群众,乡镇干部、联村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顶风冒雨深入山村。宁海县岔路镇花堂村陈先生家临近的一处山墙发生了明显倾斜,为避免在台风袭击中发生意外,5日一大早,村干部们特地登门,动员他们全家转移。陈先生家共有5口人,起初因为担心家里的财物在台风中受到损失,一家人说什么也不愿意撤离。经过村干部们1个多小时的耐心解释,他们终于答应了,在村干部的细心安排下,一家人拿起铺盖到邻居家里去挤一个晚上。据岔路镇镇长王建平介绍,4日全镇就作了动员,要求每个村对危房进行一次全面排查,不留一个盲点,到5日中午12时,岔路镇的692个住在危房里的村民已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8月5日,仙居县上张乡方山水库下游的方山、沿溪等村村民已在中午12时以前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傍晚5时30分,一个消息传来:方山村少数在安置点的村民趁着天黑乡干部们不注意,竟然偷偷返回家中。此时,方山水库的溢洪道已经放水,山洪暴发,水位迅速上涨。正在上张乡指导防台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周胜立即组织两个搜寻队伍赶到了方山村。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从安置点回家的42个村民被全部寻回,撤离到了安全地带。
台风来临,住在简易工棚里的外来民工最易受到伤害,他们的安危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一大早,德清县建设局组成6个小分队,会同11个乡镇机关,走遍全县213个在建工地,向2万余名外来民工说明台风形势,进行紧急大转移。针对各建筑工地实际情况,他们采取了多种办法,在已建好的住房内安排一批,外面寻访民居解决一批,集中疏散安排一批,使2万余名外来民工全部转移出工地上的简易工棚,从而消除了安全隐患。
位于丽水与温州交界处的青田县黄垟乡是我国五大钼矿生产区之一,矿区内有100多条矿洞纵横交错,废弃的矿渣堆得漫山遍野,一旦台风或暴雨袭来,随时会发生泥石流、矿洞坍塌等险情。“台风就要来了!大家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去。”5日中午,黄垟乡20多位乡干部守候在矿区的各个路口,向矿工们散发着传单。传单上各个矿区注明了撤离的时间、地点、路线等。这里的工人大部分来自外地,对台风不熟悉,黄垟乡20多位乡干部又分四路巡查,进村庄、下矿区帮助民工撤离。下午6时,1200多名外来民工撤离到了乡政府、学校、大会堂等临时安置点,乡干部们还给他们送去了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