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族祠及嘉庆堂
关键词:典型的明末清初江南宗祠建筑地点:兰溪市孟湖乡下孟塘村 时代:明末清初
比起西姜祠堂,上族祠的规模要小一些,然而它的历史原貌却保存得相当完整。据介绍,上族祠占地1700平方米,也是成平面的“回”字形。前进五开间带左右耳房,黄石墙基在岁月的侵蚀之下显得苍老而寂寞;明间前廊额枋设平身科二攒出三跳七踩,额枋正中为戏曲人物浮雕,左右刻龙须纹,工艺十分精细。
中厅挂匾下端已被后人立了一块木屏,地面也加高了许多,村里的老书记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上族祠曾经作为小学学堂使用过,地面加高是用来做讲台的。的确,中厅的左右厢房上还留有“图书阅览室”的字样呢。如今村里的新小学早已建成,上族祠也就安谧了许多,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才会在这里举办一些活动。
随后我们跟着老书记在村里小巷七回八转地穿梭,便来到了嘉庆堂。嘉庆堂门口上书“乡会联捷”四字,相传为当年村里一姓氏分支所建,属民居,现在里面还住着七八户人家。因为房子太高,很多人家将其隔成两层,分为楼上楼下使用,要是不留意观察,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幢明代建筑。我们小心地踩着木梯上楼,近距离地接触了嘉庆堂的精华所在,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其木拱支柱及直径8厘米左右的粗大木椽等木结构建筑已经变得乌黑,然而其精致的工艺还是令我们惊讶不已。
住在嘉庆堂里的居民们见到我们来参观,迫不及待地问何时能有钱修复楼房。由于嘉庆堂是私人住宅,所以保护起来有难度。据了解,兰溪市文物部门正在制定保护、修复这幢古民居的相关计划。
专家点评:上族祠及嘉庆堂是典型的明末清初江南宗祠建筑,保存十分完整,是研究明清宗法制度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实物例证。宗祠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用材硕大,功能齐全,时代信息纯正,是省内保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大的明末清初宗祠建筑之一。
积庆堂
关键词:具有兰溪惟一的明代上香台地点:兰溪市永昌街道社峰村下宅自然村 时代:明
积庆堂创建于何时无从查考,据推断应始于南宋,现存的建筑则是在明万历年间重建的,此后几经重修。积庆堂正面的木结构大门以及木墙在兰溪众多的祠堂中显得十分特别,堂屋的两侧还有着细细长长的甬道,封火墙与木构山面间也设有通道,规模宏伟,用材硕大,设计独特。
积庆堂又叫思荐堂,三间四进,坐西朝东,占地1000平方米,第三进的两边设有水池,池中长满了绿色的水草,仍有小鱼畅游。第四进是当初族人上香的地方,据说那个上香台是明代的原物,这在兰溪市也是惟一一个。上香台里面便是一排红色的搁柜,里面放着下宅自然村世世代代祖先的牌位,一股肃穆庄严的氛围从积庆堂的最深处蔓延开来。
积庆堂的二进搭了座戏台,走上戏台看屋顶的金檩,可见双狮抢球浮雕和镂空花卉图案,栩栩如生。戏台边上挂着一块小牌子,写着过年时婺剧团来表演的剧目。村干部告诉我们,现在逢年过节都会请剧团到这里来演戏。
走出积庆堂,我们注意到了大门左右两侧立着的两座石牌坊。这是范氏节孝石坊,二柱三楼,一座高6.5米,另一座高7米,宽均为3.37米。相传,右侧的牌坊是清雍正七年(1729)为吴肇鹏妻范氏所立,顶楼正反面各竖“恩荣”石匾一块,明显带有明代建筑的风格;左侧的则是清乾隆七年(1742)为儒士吴法妻范氏所立,大额枋上书有“旌节”两字。几百年来,两座石牌坊一直默默立在积庆堂的两侧,向人们叙说着下宅村妇女令人感慨的遭遇……
专家评点:该建筑规模宏大,依山面水,用材规整,保存非常完整,有确切年代记载,时代信息纯正,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当时建筑技术、生活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