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08年的残奥会刚好还有三年,三年之后,来自世界各地、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残疾人都将汇集中国,我们在摇旗欢迎的时候能不能让他们享受到无障碍招待,能不能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我们社会给予残疾人的平等和特别关爱。这个问题让我们把目光更实际地转向身边的残疾人,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历时五十余天,一群学子足迹遍及浙江省八个区市,从社区居民到路边行人,从城市到乡镇,发放了近2500份调查问卷,他们遭遇无数次的拒绝,又同时被给予无数次的希望,向我们展现了浙江省残疾人的目前生活状况。
孩子教育费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决定一个人生活水平的家庭收入恰恰是最困扰残疾人的问题,目前他们收入普遍较低,固定收入极少。真正可以依靠自己劳动收入支付生活费用的残疾人仅占总人数的一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和只能依靠政府救济补助。
由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因素,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收入中,他们除了基本的饮食生活开支外,还要比普通人在医疗康复方面支付更多的费用,而随着教育收费的一再提高,子女教育的费用也占了他们生活开支中相当大的部分。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残疾人夫妇都表示孩子的教育费用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
大部分受访残疾人集中在30至50岁,他们的子女正处于受教育的年龄段,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费用每个孩子每年平均下来在五千到一万元不等,而本次调查中的残疾人的基本月收入在五六百元左右,这样只有极少数的残疾人家庭可以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所以一直要靠亲戚资助才能保证孩子的学业。家门口的关爱其实可以更多些
在生活环境方面,本次侧重调查了残疾人所生活的社区街道,遗憾的是有康复站、医疗所、福利厂等设施的社区不到40%,设施全面的比例只有10%,而没有设施或社区居民并不清楚的将近60%。
在调查访谈中,大多数的残疾人朋友更希望社区能提供设施建设方面的服务,以改善整体的生活环境,这部分人数的比例为65%;而有16%的残疾人希望在生活、休闲方面所提供的服务要加强形式的变化设计和举办频率的改善;有19%的人希望社区可以在人员、氛围等其他方面有所改进。
近一半的残疾人从没参加过休闲活动
由于无障碍设施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状况影响,大部分的残疾人生活在市区,有22%的残疾人生活在市中心,生活在市区和郊区的残疾人人数基本相当,而生活在远郊区的残疾人人数比例为12%。由于行动不便和沟通困难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残疾人除了工作和就医外几乎都不出门,在社会生活方面,残疾人比任何一个群体都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残疾人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休闲活动。他们的生活自理都有一定的难度,活动空间大多仅限于家里,尤其是肢残和视力残疾的人,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近50%的人从不参与任何形式的休闲放松活动,偶尔参与的也只有31%的人数。
近三成残疾人不希望过分的关照
残疾人对所得到的细微关照总是心存感激,在本次调查和访问的过程中,许多被访者都对学子表示了谢意,感谢学子们真心的关注。在受到特殊照顾时,47%的人表示非常感谢,但也有26%的人表示他们在感谢的同时,也希望大家以平常心对待,不要给予太多过分的关心和照顾,这样会给残疾人造成心理负担,总是被提醒自己与普通人的差别和不同。
66%的残疾人不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
在调查中发现,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学历的占了总数的81%,其中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的有33%,根本未上过学,是文盲的有7%,而大专或本科以上的只有5.1%的比例,高中学历的也不到14%。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采访者一一讲解,才可以完成调查工作。而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关系,许多残疾人对国家的残疾人政策法规并不了解,有66%的人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不清楚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向哪些部门寻求帮助。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曾经接受过专业工作培训的残疾人仅占32%,还不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仅有极少数的残疾人在肢残之后能够自觉自愿地去接受技术培训,这其中固然有上文提到过的经济原因,但是残疾人的自我封闭、自卑心理占据了主要的主观因素。特别是肢残人,因为身体原因平日根本就不出门,关在家里,全靠家人养活。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可是一旦不便从身体上的困难变成了心理上难以逾越的鸿沟,那么,不便也就成了不幸。
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不少
在很多健全人的观念里,残疾人似乎很难成为他们的工作伙伴或者竞争对手。在就业的平台上,尽管有一系列政府的优惠措施,尽管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从调查看来,有固定工作的只有55.4%,而这个比例是把已经退休和离休的劳动人员算进去的,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仍是十分严峻的。
虽然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在对有固定工作的那部分残疾人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35%的人是由残联等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介绍而获得工作的,这说明我省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自主创业或自荐和人才市场应聘获得工作的分别占了19%和11%,这说明残疾人朋友们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而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才能和工作能力也给予了肯定。
在关于影响工作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中,有31%的残疾人表示上级的重视程度是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因素,而有26%的人承认自我的心理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之一,还有19%的人希望同事之间可以有和睦融洽的工作关系。这说明大多数残疾人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且他们的心理极其敏感,需要大家的认可和关爱。
编者后记:
正如近几年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关注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在工作环境,在社会环境,在交通安全,在新生儿的保护等诸多方面做得尽善尽美,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一部分人可能出现的不幸概率。可问题往往就是这样,越是理想的就越是不可能,于是单单通过宣传教育去说服所有人关心和他们毫无关系的残疾人,也就成了一个再美好不过的梦想,这个社会很实际,所以仅仅依靠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去扶助老弱病残,不如转而把这种道德转变为人们的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就像机动车必须走机动车道一样,盲道就是盲人的特权,在经济上也是如此,对残疾人的关怀也不应再是一种可行可不行的善事,而是一个必须,一种责任,毕竟我们说社会是个大的家庭,那么残疾人就是我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