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杭州地名最混乱的地方,不在老城区,而是在下沙!那里的路才怪呢,一会儿用数字,一会儿用文字,弄也弄不灵清。”昨天早上7点多,家住朝晖的赵先生电话就打进来了。 在下沙的路上,记者随机采访了20人,有学生、教师、商家、外来务工者等,其中17人住在下沙,他们对高教园区的道路,没有一个自信能分辨得清的。
而高教园区的学生和老师,则只记得学校附近的二三条路名,有的甚至连一条都记不住。
的哥赶他们下车乘公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小张,今年大二,他曾被的哥以路太绕为由而丢下。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从市中心打车回学校,走到下沙路跟6号大街交接的大转盘,的哥就不肯走了。他说下沙园区的路太绕了,进去了就出不来,让我们自己下车坐公交车。”
僵持不下,小张他们只好下车。
正当记者采访时,遇上两位的士司机向记者问路,记者趁机采访了其中一位。
“我当然会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但我对这边的路实在记不住,如果客人认得路最好。不然,我也只能边问边走。”江师傅说。
只考虑文化忽视实用性
徐先生自己有车,在下沙遇到他时正在四处问路,急得满头是汗,看到记者手中的地图,赶紧借去翻。找到目的地后,徐先生摇摇头:简直是个大迷宫!
“这边的路名,只考虑文化气息,忽视了实用性。你看看,高教区内称‘路’的有文澜、文淙、文汇、文清、文海、文津、文溯、文泽、文渊,称‘街’的有学园、学源、学林、学正、学博,太容易混淆了,学园和学源发音完全一样,分得清才怪!”他指着地图发了一阵怨气。
装修工记不住“文字路”
陈师傅来自安徽,是名装修工,来下沙已经4年了,平时以电瓶车代步。
记者询问他下沙路名,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知道横的是双数,竖的是单数,比较好记。但高教园区的路名,文绉绉的,我分不太清。”
只好用原始方式来定位
陶同学,浙江理工大学研一学生,到下沙才两个月,平时逛街,都和同学一起,至于街名么,他说没刻意去记,“好像我们学校这里是学源街,还是文泽街吧,具体不清楚。”
另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小黄就更直接了,她说自己记不住路名,就用原始的方位记法:学校西边是电子科技大学,东边是浙江司法警官学校,斜对面是中国计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