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子里唱歌、拉琴,你方唱罢我登场;农民书屋里读书、看报,浏览时事学本领。这是笔者近日在开化齐溪镇左溪村看到的情景。“有书有报,有时还有村乐队的表演,除了这里,晚上我哪儿也不去。”正在书屋里读报的汪广森老人说。在开化,越来越多的山民,享受着健康文明的新农村文化之乐。
民间团体播洒“文化种子”
6月初,杨林镇霞光村的廖丽红和县舞蹈队的其他姐妹一起,忙着为“钱江源之春”文艺汇演作准备。廖丽红原来在杨林镇上开出租车。“像我这样的农村队员,不仅舞蹈队里有,县茶艺表演队里也有。”
在开化,一批像“舞蹈队”、“茶艺表演队”这样的民间团体正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文化播种机”。
马金镇有一个成立23年、远近闻名的金溪剧团,剧团先后培养了100多个农民演员。团长汪十月介绍,如今剧团新老演员像一颗颗“种子”分布在全县各乡村,大家在演出之余还积极指导村民开展文艺活动。
不仅是播洒,还有对传统表演艺术的催发、挖掘与丰富。“苏庄草龙”曾扎根在苏庄镇农村。近年来,文化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同时向省市专家请教。如今,昔日不起眼的“草龙”焕发出生机:不仅增添了一系列龙舞动作,而且制作出36件各种銮驾道具,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2000年以来,这条草龙先后舞进了衢州、杭州,2004年还参加了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演出,获得“金龙奖”。
“双百工程”培育“文化土壤”
建百个特色文化村和百个农民书屋的“双百工程”,正为广大开化农民培育一片肥沃的“文化土壤”。
5月中旬,齐溪镇左溪村民俗文化展览厅对外开放,这是衢州市第一家村级民俗文化展览厅。54件被村民珍藏了100多年的青铜剑、锡制香炉、婚嫁礼盒等入展。近年来,左溪村里先后投入50万元,已建成容纳近百人的农民活动中心,成立了胡琴、锣鼓队,购置了一批体育活动器材,村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特色文化村在全县有近百个。涌现了以华埠金星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村,以苏庄富户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文化村等一批典型。特色文化村的创建已经成了农民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个部分。
“百村建书屋”活动于今年初开展起来。以政府投一点、党员捐一点和社会助一点的方式,全县先后筹集资金近百万元,购置了80万册图书和近万盒种养植实用光盘,在10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书屋”建设工程。
音坑乡大路村的村民还以“农民书屋”为俱乐部,举办“读书会”活动。村支书叶文进介绍,眼下正是村里50亩美国提子的管理关键期,上月中旬,“读书会”还专门前往慈溪邀请专家为村民作讲座。
政府民间共护“文化生态”
6月7日一早,县文化局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小组一行3人就来到齐溪镇,拍摄该镇已经登记在册的民间造型艺术实物,并采访几位木偶戏老艺人。
普查小组的汪根莳介绍,开化是民族民间艺术的富矿,全县共有38个种类的民间造型艺术、5个剧种的民间表演艺术、11个种类的民间舞蹈团体和4个民间器乐班。普查小组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普查、考证、登记、上报,同时积极向省里争取保护补助经费。“实物类造型艺术,尽量实行集中保管;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则进行全程摄影、摄像,制作成光盘保存。”
保护“文化生态”,民间团体也在行动。在霞山乡下田村,有十多幢明清古建筑。这些建筑内有着数量众多的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和壁画。参与保护古建筑的不只当地政府,还有一支“老年古民居保护协会”。协会的18个会员都是村里的老人,他们早上在村中最大的古建筑“汪氏宗祠”里集合,然后分头巡逻。如今下田村里爱护古建筑、保护古建筑已形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