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杭州们而言,家门口的每一条老街都是老邻居,因此,正在进行中的背街小巷整治对一块砖一片瓦的拆动,都牵扯着老市民的心弦。
“市区的大街小巷都蕴藏着一段历史,既然改造,就要尽可能地突出历史底蕴,我想能不能在街头巷尾立一些碑或画上图画,让大伙知道街巷的来历……”近日,家住观音塘路103号的卢亦鲁向市人民征集建议办公室提议。
让卢亦鲁对街巷历史产生兴趣的故事还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说起。“父亲拿回家的《杭州政协通讯》在最后一页分期登了《说杭州》的内容,把杭州市区的大街小巷的来历翻了个底朝天。”那些生动的文字让卢亦鲁至今记忆犹新:譬如十五奎巷的来历就有两种,一是古代巷中有一只石乌龟,时间一长,“石乌龟巷”就叫成了“十五奎巷”,二是当年此巷出了10名武举人,“十武奎巷”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十五奎巷”。
儿时美妙的记忆已渐行渐远,卢亦鲁希望通过背街小巷的改造,能把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传说流存下来。“最好能像杭州十大城门一样在原址设碑记述,我看上城区的积善坊巷有幅讲地名历史的画就很不错。”
卢亦鲁的建议和市城管办的想法不谋而合。城管改善办一位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年初,背街小巷管理办公室就与市宣传部合作,专门收集了部分杭州小巷故事、典故等内容。“今年7月,这些内容已经收集成书并出版了,书名就叫《杭州街巷》。我们已计划给一些比较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巷立碑,但其中有所取舍,毕竟1000多条小巷不是条条都讲得出道道来的。”目前,背街小巷办公室正在向市民广泛征求这些街巷碑文的意见,收集来自民间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