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有一手“绝活”,可同时用鼻子伴奏、用嘴巴唱歌,一个人就组成了一支乐队;他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瘦弱的身子坚持着不分昼夜的体力活。走南闯北,他的心里总还保留着一个梦想。昨天,从四川来慈溪的打工仔周勇对记者说,希望这门独创的“音乐口技”,能让更多人知道。
唱歌时他还能用鼻子伴奏
昨天,在慈溪市范市镇王家路村外来人口公寓里,记者见到了今年36岁的周勇。在三四个工友“怂恿”下,他给记者表演起“绝活”:在不借助任何乐器的情况下,周勇用鼻子哼出了前奏,空荡荡的公寓房里,一时扬起了现代打击乐,又有民间管弦乐。在鼻子这个“乐器”的伴奏下,他的嘴巴还能唱出歌来。几种乐声融合成一体,成了一支不折不扣的“乐队”。
老乡说:“他唱歌够‘辣’的,我们平时业余活动少,就拖着他唱给我们听,百听不厌,有意思极了。”
周勇说,从小学两年级起,他就喜欢上了音乐,那时还没收音机和录音机,就听村里的广播学唱歌。但清唱时,总觉得缺了什么,于是他便想法子,自己伴奏自己唱。慢慢地,他开始琢磨出这种“绝活”。“我也说不清里面的原理,但作为常人,难度还是较大的,‘气头’要相当长,才能应付得过来。”周勇说。
春晚总导演曾特邀他进京
因家境贫困,念完初中的周勇辍了学。深爱音乐的他,鼓起勇气,于1998年离开家乡,准备报考四川音乐学院。因文化层次太低,最终落榜。但他的这手“绝活”,引起了一位叫邓恩华的老师的注意。
在邓老师的努力下,周勇学了3个月的音乐基础课。至今,邓老师还和周勇保持着书信联系。信里,邓老师叮嘱,要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打实基础,将来总会成功。
之后,他便带着心中的梦想去了广州,跟过歌舞团,唱过歌厅。期间,周勇认识了一位欣赏中国民间艺术的美国朋友。看了周勇的表演,美国朋友邀请周勇去美,却被周勇拒绝。由于经济原因,原本可参加今年春晚的机会,周勇都失去了。
现实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慢慢地,他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3年前,他怀着无奈的心情来到慈溪,在各个建筑工地上打零工。
去年,周勇尝试着联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寄去了自己录制的一盒磁带,并说明了自己的“绝活”。没想到,节目组很快有了反馈,邀请他去编排节目。但是,由于经济困难,周勇最终还是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事后,春晚的总导演朗昆还特意给周勇来信,并在电话里再次邀请他去北京。
现实与梦想何时拉近距离
失去参加春晚的机会,让周勇一直念念不忘。虽然在工地上每天干夜班,他还是想着能把自己的“绝活”发扬光大。他也考虑过免费收学生,但在“绝活”面前,许多想学的人望而却步。而经济上的困难,也让周勇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远。
工友们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说:“人总要吃饭的,天下都是艺术家,人都要饿死了。”一个来自安徽的小伙子觉得,周勇现在应该好好干活,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地方的文艺活动,这样才能闯出“名气”。在范市镇文化站,一位姓范的工作人员听说镇上有这么一位能人,也赶紧掏出笔记了下来,“群众文艺就是要靠这些民间艺人,大家喜欢看。”
记者离开外来人口公寓时,周勇用他自己写的歌送行:“青春永远随风飘,我心目中青春的歌谣……”对他来说,这支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乐队”,像是一个既远又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