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 嵊州根雕尴尬抉择:要钱还是要艺术?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21日 07:20:0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
近日,在我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绍兴共有4件作品入选,其中3件嵊州根雕作品,引起与会人士一片惊叹,更有不少专家认为,形成规模才20余年的嵊州根雕,已跻身为我省“第四雕”。传统“浙江三雕”为: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和青田石雕。然而,新崛起的嵊州根雕业,却在市场和艺术之间面临着尴尬抉择。博览会入选作品之一《天问》的作者周扬昨天对记者说:“我们真的挺为难。”
尴尬
市场挤压宝贵艺术构思
现代嵊州根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由当时嵊州工艺美术厂的吴筱阳、郑剑夫、高公博等6人发起,结合其他一些地区根雕艺术的精华以及嵊州木雕的传统工艺,发展出嵊州根雕工艺,到八十年代形成风格,九十年代形成规模并享誉业内,至今从业人员60多人,产品广销国内各大城市。因吸取了一些黄杨的艺术木雕元素,嵊州根雕的工艺讲求精雕细刻,造型逼真。再加上几年前,云南和甘肃的优质原料,开始大量出现在嵊州市场,嵊州根雕如虎添翼。
为应付应接不暇的订单,像当地郑剑夫、吴筱阳、周扬、郑兴国这样的知名根雕大师,每人都收了好几个徒弟,普通作品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好的可达上万元。然而在市场热销的同时,个人的创作空间正在缩小。
嵊州根雕大师吴筱阳介绍,“真正雕刻的时间只要两三天,但此前往往需要几天到十几天去构思,推翻,再构思。”以吴筱阳的天工奖作品《寒江独钓》为例,光构思就花去了他两个多星期。“但市场不允许你花太多时间构思。要市场还是要艺术,其实是嵊州根雕面临的最大问题。”
无奈
根雕大师两年没搞创作
在周扬的工作室“偶得堂”内,他的3个徒弟,正在堆满根雕原料的空间里紧张工作着,周扬则在里间的一个办公室内,同样紧张地绘制和整理着一大堆造型样纸。样纸上的图样,基本上都是根据客人要求制作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生意,几乎所有时间都被占据。”周扬的语气中有股难掩的无奈。
周扬是目前嵊州根雕艺人中公认的后起之秀,在不久前夺得天工奖的3件嵊州根雕中,香樟木根雕《天问》,就出自他的手,即使是嵊州根雕界一些德高望重的“元老级”人物,也都公开承认周扬的才华。
然而,周扬对自己近两年来的表现并不满意,“两年多了,还没有真正创作过一件作品,获奖作品都是以前创作的。主要问题是压力太大。”周扬表示,嵊州根雕因制作工艺好,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不光有大陆的,还有大量台湾客,也有国外的。”大量的市场需求,使他忙于应付,再也没余暇搞创作。“有时看到一个好的原料,就会有创作冲动,但总是因压力和心理负担太大,而最后罢手。”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秦燃雪 任慧康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