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土地、房产的承包款和租赁得到的收入,加上土地征用款,已经成为富阳不少村级经济的主要收入。如何合理使用这笔数额庞大的“农钱”,使其保值增值?日前,笔者在富阳农村采访时欣喜地看到,除了将一部分征地款及时发给村民外,村干部动足脑筋,将留存的资金通过合理运作,纳入了“钱生钱”的良性轨道,真正替村民管好了“钱袋子”。
让脚下的土地增值
市场竞争激烈,农民个人及村集体靠办企业增加收入的风险不小。为此,富阳市新登镇塔山村建设了3幢共计7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将厂房等集体资产出租给外地来的投资者兴办企业,村集体每年可以收取租金45万元。此外,利用地理条件的便利,塔山村在周边交通要道附近开辟有偿停车场所,并营造周边的商业环境,建设各类店面房70多间用于出租,为村集体每年创收40多万元。
如今塔山村每年有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村里的资金滚动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加大了农业投入。机耕路、“三面光”的水渠、改建农电网,一项项工程陆续上马,使全村实现了水、电、路的全面畅通,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山上水常流村里钱常有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增值也是村级经济的拿手好戏。富阳市受降镇梓树村有两个水库,周围群山环抱,附近植被良好,水库水常年清澈。最近几年,一些房产项目和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相继落户水库附近。这些项目所需的用水,给梓树村水库的水资源利用带来巨大商机。精明的梓树村人抓住这个机遇,用管道将高质量水库水引到山外,做起了卖水的生意。
村干部和群众算了一笔细账:以前,村里西大坞水库和向阳水库卖水的年收入约有40多万元,如果把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水库的总库容将从现在的60万立方米增至80多万立方米,而卖水的年收入也会增加到100万元以上。于是该村去年投资600多万元,将水库大坝加高加固,使两大水库的总库容达到88万立方米,现在每年的卖水收入超过100万元。一位老农喜滋滋地说:“这笔卖水的村集体收入,等于每年给全村每户农家增收两千多元。”
据村干部介绍,现在这个村的老人生活补助、小孩上学乘车、有线电视安装、殡葬改革等公益事业费用支出,全部靠卖水收入。
补偿款集中起来办大事
富阳市2002年建设春江造纸工业功能区,华共村共有600余亩土地被征用,村里得到2200万元土地补偿款。对于一个仅有920人的小村子来说,这笔钱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拿到土地征用款后,华共村没有简单地一分了之,而是广泛征求意见,通过了一个保障村民长远生活的方案:每人先分3000元土地安置费和青苗补偿费,然后将830万元用来建造外来务工者公寓、农贸市场、超市等集体经济项目,定期收取房租费和摊位费。
一年后,4幢公寓大楼拔地而起。小区里超市、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所、照相馆、网吧、浴室等配套设施统统齐全;公寓可以容纳2000名外来务工者居住,入住率达到100%。
公寓、超市、市场的开设,每年为华共村带来160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10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华共村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可领取300元生活费,60岁以下村民每人每月200元。全体村民每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费用由村集体缴纳。村里改造硬软件环境后,昔日环境卫生、治安状况比较差的华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53岁的村民李志远感叹:“要是当初把土地款分光用光,没有了集体资金,村子的面貌也不会改变,个人的钱哪怕分得再多,大家也不能真正走上小康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