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态保护还是要经济发展?母亲河上游的245万衢州人民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决不牺牲生态发展经济,也不片面牺牲发展保护生态。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抉择中,衢州人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双赢之路。
衢州常山县县长徐焕凤的话可以做个注解:我们既要真金白银,更要清山绿水,不要污染的GDP。
终结数百年土法毛竹造纸
在衢州,一提起毛竹,就避不开原料腌塘遍地、溪里黄水乱流的历史。
早在明清时期,衢州的竹农就开始利用漫山遍野的嫩毛竹腌料制浆造纸,纸张远销杭州、上海以至华北各地。2004年的最新统计是,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09.1万亩,山区、库区的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竹料腌塘。到2004年,衢州有12304口腌塘,土法造纸生产企业41家。
然而,表面繁荣的背后,却是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每生产一吨土纸,排出的废水是600多吨。全市测算,竹料腌塘和土法造纸生产所排放的废水量是每年2000多万吨。废水几乎没有经过处理之后,直接流进了山溪河流,所过之处鱼虾绝迹,成为母亲河上游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003年10月,衢州拉开了终结百年土法造纸的序幕。目标:保护和改善钱塘江源头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我家填了4口腌塘
4月中旬,常山县新桥乡溪源山村老党员朱水福平毁了家里的4口竹料腌塘。老人说,毁了好山好水,赚再多的钞票也没用。
时间再倒推几个月,衢州柯城区七里乡的竹农,也把自己家里的一口口腌塘填上了土……
两年之间,衢州境内的1.24万口竹料腌塘将全部平毁或另做他用,38家土法竹造纸企业和200多个农户半机械家庭作坊关停。
“我们家以前有三口腌塘的,砍了毛竹卖给造纸厂,一年下来,连1万元都赚不到。”昨天下午,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农民罗文位说,“最糟的是溪水变黄了,上面还漂着白色的泡沫”。按他的话说,家家户户的竹料腌塘没有平掉之前,农户和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把溪水都险些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