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恰好浙大应用昆虫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昆虫学秘书长陈学新教授从新疆考察回来。记者带上刘建人整理的14张蜻蜓照片,请陈教授鉴定。
其中2张为小团扇春蜓,属蜻蜓目春蜓科。其他都是蜻蜓目蜻科的,分别是黑丽翅蜻、红蜻、玉带蜻、晓褐蜻、黄蜻(平时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黄蜻)和黄翅蜻。
陈教授说:“昆虫鉴定最好有实物标本,仅靠照片是不够的,因为许多种类非常接近,有时也会出现误定。剩下的几幅图片无法鉴定。”
蜻蜓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国际上对蜻蜓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尚不系统。全世界有5000多种蜻蜓,国内已知品种有四五百种。“不过,浙江省有几种、西湖边有几种还不清楚。”陈教授说。目前有关西湖生物多样性的项目还在调查研究中,其中的昆虫类由浙大应用昆虫研究所承担。
很多人对蜻蜓的好奇源于这种昆虫的观赏性。蜻蜓是蜻蜓目昆虫的通称,这是一类很原始、和恐龙一样古老的昆虫,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具体分为蜻、蜓、蟌(音cong,第一声,俗称豆娘)、色蟌四大类。其中最漂亮的是色蟌。
蜻蜓属于水生昆虫。一生经历卵、稚虫和成虫三个时期。雄、雌虫常在飞行中进行交配。雌虫可在水面或水生植物体内产卵数百至数千粒。
稚虫又称水虿(音chai,第四声),在溪流、湖泊、塘堰和稻田等地常常可以看到。但这时它们的形态丑陋,一般为褐色、暗褐色或稍带绿色。稚虫为肉食性,喜食蚊子幼虫。老熟稚虫出水面后爬到石头、植物上,常在夜间羽化。变成成虫、也就是蜻蜓后,飞行迅速敏捷,但仍旧在稚虫生活的环境附近活动,捕食的还是蚊子。
除了是蚊子的天敌外,蜻蜓作为一种指示生物,还能反映当地环境质量特别是水体质量——蜻蜓喜欢洁净的水域,稚虫期短的1-2年,长的要3-5年。也就是说,若你现在在西湖边看到一只漂亮的蜻蜓,其实它已经在西湖边生活了好几年了。
大部分蜻蜓羽化是在夏秋季节,但一些春蜓早春时节就能看到。在西湖边,幽静的茅家埠、临水的苏堤白堤是理想的观察场所。如果有机会到天目山看蜻蜓,那更好,陈教授在天目山捉到过不少色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