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保越来越高的压力,巨化必须主动适应和调整,变压力为发展的动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巨化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者,更应该是建设生态浙江的先行者。”昨天,记者在国内最大的氟化工基地——位于衢州的巨化集团公司采访时,听到了董事长叶志翔的表态。
叶志翔的声音,凸现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上游这家年产值40亿元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始建于1958年的巨化集团,背负着企业高能耗、高物耗、产业比重大,以及粗放型经营带来的环保历史欠账,面对的是新形势下更高的环保要求。在浙江打响“811”环境整治行动的今天,巨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把每年排放到钱塘江支流衢江的氨氮量降下来,即从2002年实际排放的4200吨降低到今年的1500吨。
从建设初期的传统环保治理,到点源结合与清洁生产的环保治理,再到停限产部分装置,强调源头和过程控制、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阶段,贯穿了这家国内化工“巨无霸”的整个历史。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巨化人走过半个世纪后的崭新认识。
巨化人是这样行动的。
先是分解环保目标责任,之后围绕全面实施生态审核、清洁生产审核,落实氨氮削减计划,关停并转高能耗、有污染产品生产。一个例子证明巨化治污的决心:尽管毛利损失了1600万元,集团还是毫不犹豫地停止了电化厂的AC产品,进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
2005年,巨化排出的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约为4000吨,比上年削减10%;氨氮约1400吨,比上年削减了19%,外排废水水质明显改观,提前完成了本年度省政府下达的阶段性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