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星期四阴
下午3点40分,义乌蜜蜂集团的会议室,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坐在这里。
上次是2月22日,当时这家以味精为主打产品的综合性企业,正因废水氨氮超标排放而成了众矢之的,不但被义乌市政府勒令限期治理,而且上了省环保局公开通报的33家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黑名单,并被列为27家钱塘江流域氨氮排放重点监控企业。
那天,也在这间会议室里,总经理李其飞向我们介绍了准备上马的“浓缩-生化法处理味精废水方案”。该方案需投资2368万元,每年的运行成本是1000多万元,各方意见尤其是环保部门倾向于转产。而时限就是6月30日。记得那时公司整改限产,工人大批放假,企业前途渺茫。
而今天,在同一间会议室,李其飞却是扬眉吐气,满怀自信。因为治理工程顺利实施,试运行效果非常不错。李其飞对着采访团声音洪亮地说:“现在,我们的废水氨氮含量是50毫克/升,而去年是800-900毫克/升。”
公司还通过废水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年运行成本仅为400万元左右。若按年产3.5万吨味精计算,相当于每吨味精增加110余元的成本,公司完全能够承受。
在厂区出水口,我看到一个摄像头正对着废水,义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可以通过这个摄像头对出水口进行远程监测。站长和英明说,从试运行以来他们每周来取一次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氨氮指标平均为35毫克/升,而味精行业的排放标准是70毫克/升以下。
我想起了一路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工业污染整治是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我们一路所采访过的常山富盛化工、衢州巨化集团等工业企业所走的路,无不证明:只有依靠科技,想方设法告别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才能走一条节能、高效的企业创新之路。环保压力,又何尝不是企业转型的契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