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生活其实是许多人独立生活的真正起点。从一日三餐、添衣戴帽,到出行起居……凡事都开始需要自己小心应付,而且还要学会与寝室里的朋友和谐相处,真是学问很多。
今天,本报专门为正在准备第一次“单飞”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份样表,这是在各地求学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总结的。其中,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个人的因素,所以希望对号入座的新同学能够进行适当的甄别。
新生入学三日谈
谈学习
周炜(中山大学大四):大学里的学习一定要有个规划。大学不像高中,有老师、父母管着,它需要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周有段时间迷电脑,结果都忘记了考英语六级。“规划很重要,它不仅让你生活有规律、目标,还让你的学习有效率。”
张振(华东政法大学大二):大一刚进学校不能放松学习,要不然会脱缰的。可以尝试一下做家教,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巩固高中学过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学校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对于大一刚进校的学生来说要懂得甄别。
何域(厦门大学大三):我认为在大学里学习交朋友和学习知识是一样重要的,这是你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展现。我的实习机会就是英语角认识的朋友介绍的。“结识许多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朋友,可以让自己获取更多更广的资讯,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所以我觉得新生一定不能在大学里死读书,要多多走出去。”
谈生活
金英伟(福建工程学院):刚上大学的感觉是“太兴奋了,独立的财政,自由的生活”。到了新的地方,什么都是新鲜的,而且自己手头又有钱。“我看见什么都买,看见什么都吃。”结果才过了一个多月,就把爸妈给的1万多元钱花得所剩无几。“建议新生一定要科学用钱,不要被自由冲昏了头脑。”
朱琳(浙江万里学院):“对于省内学生来说,宁波其实并不遥远,所以不需要带很多生活用品的,可以到学校再买。大一的空余时间很充裕,我们几个要好的女生会一起去看电影,其实集体生活是需要有磨合的,彼此都包容一点,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朱衡(吉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三):东北人特别豪爽,一点都不拐弯抹角,而且心地善良。我刚到那里不久,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烧,那时候学校的卫生所关了,到了半夜,浑身抖得不行,结果是广播站一起工作的学姐和她男朋友送我去的医院,都是东北人。
李永招(辽宁鞍山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大三):我在北方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北方水产和蔬菜比较少,有时候为了想吃点南方品种的蔬菜跑遍了大半个鞍山的饭店都吃不到。
谈心态
陆勇(暨南大学大三):广东的大学本地人很多,我觉得刚进去的时候有点格格不入,很孤独。宿舍里面6个人,5个都是广东的。“他们在一起都说粤语,我着实情绪低落了好一阵子。但是,现在我和室友已经混得很好了。我觉得关键要看自己的心态,要放下自己的面子,主动、热情,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不仅使别人愿意和你交往,也让你保持好的心情去迎接每天的任务。”
俞建峰(沈阳医科大学大三):刚到学校可能心理上会有一些孤独感,因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但是学校里有同乡,他们给你指点迷津。入学后一定要好好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课余生活,学习娱乐两不误。
俞家宏(西北工业大学大三):记得大一那年的中秋节,我们还在新生军训,那天教官特意提前解散,学校还发了月饼,我们全班跑到学校附近的草坪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那天真的很想家,很想爸爸妈妈,真的很想哭。“但正是距离,让远方的游子真正明白了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