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文版昨天公布了2004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这是继去年首次公布此榜单后,《福布斯》中文版第二次发布以中国661座城市为调查对象的榜单。其中,杭州、无锡、上海、大连、北京、苏州、宁波、南京、广州、深圳分列前十位。
榜单上再显浙江势力
在今年的百强榜上,我省上榜的城市有14个,他们分别是杭州、宁波、绍兴、湖州、温州、金华、台州、嘉兴、义乌、上虞、慈溪、舟山、海宁、余姚。从上榜城市数量上来看,仅次于江苏省的18个。
跟去年相比,在今年的排行榜上,杭州蝉联榜首,宁波排名下降了5位,排名第七,而温州和绍兴则跌出前十。这次榜单的操刀者之一、《福布斯》中文版编辑陈岚表示,正是房产价格回落、市场潜力提升、私人资本和外商投资的均衡发展等因素,再次把杭州推向首位。
而今年上升最快的湖州,则从去年的第28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14位。陈岚认为,湖州代表了从产业的初级阶段进行技术升级的一类城市,凭借在高科技纺织和特色纺织上的先行一步,这个城市的不少纺织企业经受住了最近一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考验。
冒出新的城市增长极
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一些传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始重新思考自身在地缘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这些城市大多是区域的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成本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及潜力。并且,这些相对优势已经对某些产业产生了聚集效应。产业链在当地的自然延伸提升了这类城市的商业环境,令其在区域经济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福布斯》中文版2005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这类区域中心城市的名次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终上榜的100座城市以及城市的名次变化是经济规律的反映:环渤海经济圈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人才素质,成为东北亚软件产业和物流航运业的聚集地;有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却因成本飞涨和增长乏力而降低了综合排名;中西部城市的综合实力因低廉的成本和私人资本的加速进入而增强,但仍然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
民间资本活力是关键
去年福布斯首次公布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时,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一年后,当他们第二次公布榜单,质疑似乎少了很多。据说,这是他们更加完善了评判标准。
据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介绍,今年的评判指标包括劳动力素质指数、高级人才指数、经营成本指数、市场规模指数、市场潜力指数、客运指数、货运指数和私有经济活力指数。为了反映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绝大多数分指标都采用了2001年到2003年的三年平均值。另外,今年除了延续对私人资本的一贯关注外,评判体系还加强了对各个城市规模以上私营企业贡献率和外资经济的考量。
范鲁贤说,2004年的中国继续高速增长。但是,繁荣的背后埋藏着危险的种子:能源供应吃紧;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滑;国际贸易环境多变;国企体制改革需要攻坚,私有经济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仍不均衡。
而这些因素既是中国城市在过去一年间发展的背景声音,也大致决定了2005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榜上各城市名次的起起落落。
指标说明
劳动力素质指数是根据单个城市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计算而得;高级人才指数是根据单个城市每万人拥有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计算而得。计算所有数据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时点为2000年10月1日。其中作为分母的人口数是常住人口(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居民,包括非户籍人口)。
经营成本指数由劳力成本、税收成本、能源价格和办公用地租金四个分指标加权计算而得。其中能源价格以各城市2005年电价为代表,商业用电选用一千瓦以下价格;工业用电选用普通工业一千瓦以下价格。
客运指数和货运指数由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的运量加权计算而得。
私营经济活力由各城市规模以上私营经济贡献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以及各城市利用外资效率加权计算而得。
大部分指标为2001年、2002年和2003年三年数据的平均值;个别采用调查时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