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畅行的千千结
镜头三:吃过夜饭,拉上老伴,陈大伯顺着道路便熟门熟路地走入了武林广场西侧地道口,乘扶梯穿地道,一会儿就来到了每日必到的武林广场。“上上下下都不用走路,蛮方便的”,说到每天必过的体育场路,家住万寿亭一带的陈大伯话匣就打开了。“从万寿亭到武林广场,必经之路是体育场路。没有地道前,路口的车子多、人也多,我们老年人穿马路跟过雷区一样,一步三回头”。拉起自己的左腿裤管,陈大伯指着腿上一道伤疤说,喏,这就是过马路给车子碰的。“4月30日,武林广场人行过街地道西通道开门迎客当天,我就约了10位老友来看家门口的这道风景”。
注释: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人想不通就闷,路不通则堵。武林广场地道分量沉甸甸———它是市委、市政府缓解“两难”、解决中心区域道路人车争道开建的引领性项目。投资大,时间长,粥一般的淤质黏土下采用浅埋暗挖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开通后体育场路两个路口人车道问题迎刃而解。
市建委主任朱金坤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杭州文明城市的创建绝非为了得个牌子,而是与解决百姓困难挂起钩来,通过创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从前两年的“33929”工程,到去年的“三口五路”,再到今年的“一纵三横”,出发点都是为了市民出门更方便、更通畅。打通瓶颈,解决要道口人车道问题,今年起,我市将逐步开建西湖小学地道、西湖大道/南山路地道,新华路/庆春路过街通道、天目山路/紫金港路过街通道、艮山西路/闸弄口过街通道等多处过街设施,“一个个地解开道路上的千千结”。
释放公厕里的文明
镜头四:在运河公园“炼”完成筋骨后,张大伯每次要到边上的生态公厕方便一下。陈大伯人还没走出厕所,排泄物已经被打包了,根本不用水冲。运河公园公厕不大,约30平方米,铝塑板做成,造型富有现代感,和绿树成荫的运河公园相映成趣。除了公厕舒适的环境,让每一个如厕者惊叹的是这座公厕的功能,每个蹲位上面都有一个红外线感应系统,自动感应将排泄物打包,并通过自动传输系统将打包物储存到特定的桶内。工作人员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觉像走进了自家的卫生间。
注释:打造文明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公厕文明了,城市才会文明。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下城区在公厕建设上花了不少精力。据了解,经过近四年来的建设,下城区31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公厕增加到132座,其中包括运河公园公厕在内的两座全省领先的生态公厕。
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告诉记者,下城区公厕的建设,是全市环卫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三年多来,全市新建改建厕所200多座,我市公厕达到462座。通过新建和改建,公厕布局更趋合理,“上厕难”矛盾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