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开化农村务工回乡经济调查报告
www.zjol.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6:46: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五、突破(调查之二)

  越来越多的人停留在异乡,或者城市或者小镇。乡村,真的会象秧坂村支书说的那样“渐渐消亡了吗?”在去开化前,一位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农村经济新闻记者给了我这样一个观点:那不是消亡,那是衰败。他认为,在目前国情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很可能走向的一个方向。是正常的,甚至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的。

  我不怀疑,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现有城市本身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压力之下,农村劳动力难以再现以前那种大规模进入城市的辉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将提高,其收益将会降低,找到工作的概率和取得更高收入的机会将减少,收入预期将大打折扣。况且,在农村人口占70%的中国,城市的急剧扩张面临着高昂的社会和环境代价。而且,美丽的乡村渐渐消失,这是城市化进程必需的代价吗?

  我认为,进城打工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为收入最大化的唯一路子,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目的,是农户为未来创业而准备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暂时的策略。

  2004年底,开化县总计有2000多名民工回乡创业。开化目前已经出现了人才回流的趋势但同时,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回乡创业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去年以来,许多成功的打工者已经返回农村,他们带回了资金、技术、或是市场,创办乡镇企业和经营商业,他们打工的积蓄,熟练技能和市场阅历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回村创业干出了名堂。

  回村创业标本1:青阳乡旭日村旭日工艺包厂赖氏姐妹农家女成了回乡创业明星

  青阳乡旭日村:人口1000多人,30%以上的人外出打工,除了旭日工艺包厂,再无企业。

  经历:青阳乡旭日村的赖建娟四姐妹外出打工学艺,凭借在外打工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金积累和市场情况,1999年回乡开办了办起了旭日工艺包厂。在这个地处三省交界深山里源源不断有“老外”的订单进来,归功于四姐妹的回村创业。

  1995年初,老大建红与老二建娟到义乌市日用品厂学做劳保鞋,两个妹妹到手套厂学习加工手套。在义乌5年,她们不仅学会了设计、放样和裁剪,也学习了企业管理,并通过做销售业务,掌握了做生意的窍门。其中又以赖建娟最为突出。1999年,青阳乡的徐坤宏副乡长考察义乌时发现了这能干的四姐妹,在他的盛情邀请下,四姐妹回到深山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也带动乡了亲们脱贫。但创业并不顺利。首先资金远远不够,四姐妹带回的5万元如九牛一毛,只够配置一些简易机器。青阳乡领导便将镇里闲置的供销社房子特批给四姐妹做厂房。在政府的帮助和村民努力下,赖氏姐妹摸索到市场,将来料服装加工换为风险较小、四季可做的工艺包加工,与村民一起,将事业越做越大。

  现状:100余名工人,去年出口工艺包达1000多万只,厂房面积达到了2000多平方米,销售额达到600万元。今年,旭阳村成为开化县第一个拿到自营出口权的村,赖建娟也获得衢州市“十大回乡创业明星”称号。

  旭日工艺包厂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吸纳了80多位同村妇女劳动力。这些留守农村的妇女却不再单一的“留守“,他们中午可以回家做饭,家中老少有需要时可以照顾,消除了外出打工造成的留守后患。做工的汪小云说,她小孩子两岁大,她每天在厂子里做工8个小时左右,中午可以回家做饭看孩子,每月有600-800元的收入。

  因为儿子仅8个月大,赖建娟这两年基本上留守村里管理工厂,而大姐和二姐在义乌小商品成各守一个摊拉,把握和开拓市场。记者问起,今后经常外出小孩怎么办,赖建娟的眼睛一下亮了,她说,今年她将考虑在厂旁建设一个幼儿园,一则弥补村中无幼儿园的现状,二是使厂里的姐妹更加放心的上班。

  对于未来,赖建娟想得更远,目前的工艺包加工,还需要年轻力强的劳力作业,她想引进几个技术层次更低的松散型加工业,比如简易装饰品和工艺品制作和加工,男女老少皆宜,让村里年纪更大些的中老年劳力也可以力所能及挣点收入。

  回村创业标本2:马金镇苏阳村严久红带回资金扬祖业

  苏阳村是革命老区村,1986年县委县政府为帮苏阳人脱贫,规划了1000亩的杨梅林,但种种原因导致1994年时杨梅林已颗粒无收。35岁的严久红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1995年,他听说杨梅林的情况后,带着打工的积蓄回乡承包,并在1999年时,利用一直搁置的家传的酿酒技术,办起了久红酿酒厂,将村里种植的杨梅全部酿成杨梅酒,当年产值达到了8万元。由于苏阳村距马金镇9公里,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在镇领导的帮助下,2001年,严久红将酒厂迁到镇上,租用11间闲置房,投资21万扩大了生产规模。严久红注重观察外面的市场,他从广州引井技术,改浸泡杨梅酒为发酵酒,扩大了市场。又利用钱江源的生态环境优势,自主摸索、投资酿造猕猴桃酒,并注册了“久红”商标,目前“严久红”果酒系列销往全省各地及广州、上海等地。

  严久红将企业从家庭式作坊模式脱离出来,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他发展了1000余亩杨梅基地和野生猕猴桃基地;同时利用酒糟带动养猪业,年投售肉猪200多头。目前,严久红在马金镇绿色食品加工工业区内征地10余亩,进行技改扩建,厂房面积9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已达788万元,年产值达720万,安置企业职工68人,同时带动了1000户农户,为山区农民增加年收入200多万元。

  回村创业标本3:池淮镇滩头村项彩进茶园主回乡务农也能致富

  背景:池淮镇滩头村,全村人口760人,人均收入6000多元。1992年起,以发展茶叶经济为主,以蚕桑、苗木为辅。目前村中有11家茶厂,村民大多在村里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基本无外出务工人员。如今,该村已是开化有名的龙顶茶基地,村中茶园是“开化县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项彩进就是从淘金工成为茶园主的。1983年起,他先在温州贩木头,后到江西淘金,1990年初回村。村里老人见他回来说:“村里300亩茶园长年无人管,茶叶产量低,你能不能救救茶园?村里就数你出过远门,见过世面。”

  项彩进于是“承包”了茶园,开始钻研种茶。两年的劳动汗水没有白流,在他的精心管理下,300亩茶园终于重焕生机。现在,他已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项彩进带领下,滩头村人人种茶。

  为进一步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茶农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名茶,村里有效推进“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四位一体的茶叶生产经营运作模式,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吸纳茶农入社。目前,池淮镇滩头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已有茶叶经营大户7户,名茶基地1100多亩。

  滩头村委会主任毛启武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早年他在外四处做工,也是村中的茶叶经济让他找到了发展的路子。

  在城里奋斗的经历,使这些回乡民工有一个共同目标:“回乡创业,也能过得比城里好”。毛启武说,家乡经济也在发展,只要努力,完全能比打工赚更多钱。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杨俊霞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专题】钱塘江环保千里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