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两天,位于绍兴市人民中路的鲁迅小学旁一幢大楼前,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每天都有许多人领着自己的孩子进入这幢大楼,然后拿着一张小卡片离开。昨天,当记者在大楼前拦住一位操着河南口音的中年男子询问时,他高兴地亮出一张卡片告诉记者,困扰他很久的孩子读书问题,终于解决了。记者从绍兴市教育局获悉,当地政府日前推出“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绿卡”制度,此举在全国开了先河。
耗时两年的难题一刻钟解决
那位河南男子名叫曾树元,两年前带老婆孩子到绍兴打工。没多久,房子租好了,夫妻俩均也找到了工作。但惟一让他们头疼的是,孩子没地方念书。
“为这个事情,我和老婆都吵了好几回。孩子刚12岁,在老家念到小学3年级时,跟着我们出远门。到了这里,一时却没法进校门。户口不在这里,公办小学很难进,要进民办小学,杂七杂八的费用又实在吃不消。老婆闹着要把孩子送回去,可回去又没人照顾,烦得很。可现在出了这么个新政策,一到这儿,15分钟后就把事情办好了。”曾树元高兴坏了,手指头一掰说:“这可给我们省进了好几千元哪!”和曾树元一样,从大楼里走出来的民工家长,个个表情轻松。
下死命令敞开公立小学初中大门昨天,一接到记者的电话,绍兴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周国俊就笑了:“这两天,我这里的电话都快打爆了,问的都是这个事情。”
周国俊对记者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一直是个问题。孩子进不了学校,成了许多外来务工者头疼的大麻烦。“可想而知,带着该上学的孩子四处碰壁,是个什么滋味。”周国俊说,为此,绍兴市政府再三考虑,虽然面对紧张的教育资源,但还是痛下决心。前不久,当地市政府在一次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工作会议上就定了规矩:所有的公立小学和初中,都要对外来民工子女敞开大门。
当地政府官员曾坦言:连孩子入学的问题都搞不定,没人会愿意来绍兴就业,民工荒的问题,也就别想得到解决。
除了法定借读费不许多收一分钱
从8月30开始,这一制度进入实施阶段。入学条件很明确:只要孩子户口不在绍兴,且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人照顾;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与当地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在当地经商并取得工商执照,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1年以上;父母持有当年度《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孩子身体健康。
交的费用是法定借读费,小学300元每月,初中600元每月,且已包含杂费。除此之外,不用多交1分钱。
记者在办理绿卡处看到,绿卡上写明孩子就读的学校,根据父母工作地就近原则安排。
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同一个班
目前已有3.2万名民工子女,进入绍兴市区学校就读。
“但仍有学生不断进来。”昨天,绍兴市越城区望花小学校长朱美娟对记者说,这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他们正努力克服。
朱美娟告诉记者,新进来的孩子和本地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不会将他们分班教学。目前,望花小学的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已占1/3。朱美娟对记者说,他们对这些学生的称呼是“外来创业者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