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魁智是当今中国菊坛的“大腕”。
于是,在机场等待于魁智出现的时候,心里想当然地描摹了一番景象:总是前呼后拥吧。
昨天下午4点20分,记者身边眼尖的工作人员叫了起来,“于魁智出来了。”
一个白衣蓝裤的中年男子,拎着大包小包、行色匆匆地向记者走来。
于魁智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清清爽爽地写着几个字“中国京剧院于魁智”,清爽到连职务都没有。但是,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身份已经透露出来了——一名京剧演员。
“我一个月要来杭州七八趟,对杭州熟悉得很,是杭州的老客人了。”确实很熟,不用记者带路,于魁智便奔向出口。
他是一个性急的人。
每次来杭州,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次也不例外,今天下午,他将为自己的专辑,在杭州武林巷举行签售会;晚上,他将在杭州大剧院里主演京剧《梅兰芳》;明天,他就离开杭州。
“特别累心”
“演《梅兰芳》特别累心。”尽管《梅兰芳》已经演了不下40场,但是每次演出,于魁智还是感觉特别“累”。
“隔行如隔山啊。”演了34年老生的于魁智,要去演一个“名旦魁首”,反串旦角,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刚开始,很多人都抱着质疑的态度,包括于魁智自己。
但是,最后他还是成功了。梅兰芳儿子梅葆玖说,“我和梅兰芳的气质很像。”而且于魁智演的是梅兰芳本人,并不是一个旦角。
尽管如此,演出中反串旦角还是不可避免,“最难的就是手势。”
怕记者不明白,于魁智扭过身子,饶有兴趣地跟记者演示起京剧的手势来——
手指绷直,铿锵有力的是武生;
手掌微合,颤抖而出的是老生;
而那个千娇百媚的兰花指,自然便是旦角了。
“不会一下子忘了,转换不过来吗?”记者好奇地问。
“这就是演员啊,要演什么像什么。”于魁智笑着说,以前他对梅兰芳只是崇拜,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演出之前,查了很多资料,了解梅大师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京剧界有很多演得很好的演员,但是真正的大师不仅戏要演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像梅兰芳、盖叫天就是梨园大师。”
于魁智说,梅兰芳当年蓄须明志,在梨园传为美谈。“京剧,传统的忠孝节义都蕴涵在内。而在《梅兰芳》之后,我又排了一出《袁崇焕》,演绎他的高风亮节。”
中国有句话,叫“人生如戏”,但是记者在于魁智身上却发现恰恰相反,他是“戏如人生”——每演出一场戏,就像经历一出戏中人的人生。所以,他很认真去对待每场戏,就像对待自己的人生。
“没法停下来”
“不累吗?”记者忍不住问。
最近,傅彪、高秀敏等许多演艺界正值盛年的优秀演员都过早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让许多喜爱他们的人扼腕。44岁的于魁智和很多正值事业黄金期的演员一样,也面临着健康和事业的两难选择。
“我是在飞机上看到傅彪去世的消息。”于魁智发出一声叹息,“去年到今年,演艺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实,我们都知道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可是对于一个正值盛年的演员,真的没法停下来啊。”
于魁智说得很实在,首先盛情难却,全国众多的邀约难以回绝;而且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在事业发展最好的时候,也希望能多演一些好戏。于魁智告诉记者,目前,他的演出档期已排到了明年5月份。“一个月里,我能有三四天时间待在北京就算不错了。”于魁智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高强度的“空中飞人”生活。
当于魁智到达下塌宾馆时,看到水边幽静的山林,不由得感叹万千:“这里真好,我其实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们喝茶、聊天,看看报纸、电视。”
据说,7月份这个梨园界的大忙人为了尽尽做父亲的责任,“偷偷”带着孩子去新加坡度了一个星期假。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于魁智谁也没通知,关了手机,这才过了几天逍遥日子。不过,假期一结束,一大堆工作又在等着他了。
虽然很累,可是一说到演戏,于魁智又露出了一个追求完美的戏痴的本性:“《梅兰芳》这出戏很好,在杭州只演一场实在太可惜了,这么好的班底真应该多演几场啊。”
“京剧属于小众”
采访于魁智的时候,这位出差在外的中国京剧院二团的团长,打电话给团里,询问年轻演员进入第五届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决赛的事情。
看得出,于魁智很看中这个专业京剧PK大赛,他就是第一届大赛的获奖者。然而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京剧大赛的热度显然是不能和刚刚落幕的“超级女声”相提并论的,于魁智提起“超级女声”,语气里满是惊讶。
忙着到处演出的于魁智没看过任何一场“超级女声”比赛,他说对这样的歌唱比赛,他不感兴趣,但是“超女”的影响力显然已经覆盖到了他。他用手比画着对记者说:“我听朋友说,网上一天关于‘超级女声’的信息达到1000多万条呢。”
“京剧有没有想过也像‘超级女声’这样通过海选、PK等比赛方式来扩大影响,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
于魁智显然没有被1000多万条的网上信息“打动”,他很淡定地说,“超级女声”是一种大众文化,但京剧相对来说,还是属于小众,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才有可能去真正喜欢京剧。所以,要想让京剧像“超级女声”这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还是不太现实的。
“急不来的”
戏曲界的不景气,大家都知道。干了大半辈子京剧的于魁智也知道。“前一天,我们京剧院二团在杭州大剧院演出,听说看的人不多。”
记者有点尴尬,不知道怎么接话。谁知话头一转,于魁智却笑着告诉记者,“京剧这个东西,急不来的,得慢慢来。”
“好东西观众一定会喜欢。”于魁智言之凿凿。
在当代各种艺术形式的竞争中,京剧占据着一席之地,有自己的舞台和观众,于魁智坚信这一点。同时他也认为,京剧需要探索精神。“你们南方的越剧就做得挺好的,一直在探索、创新。不管成果怎么样,我认为,只要出发点好,稍微出一点岔子没多大关系。”
而在《梅兰芳》中,剧组就使用了声、光、色、乐等各种舞台手段来调动观众的审美愉悦。于魁智说,许多学生第一次观看京剧演出时,京剧的魅力使他们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年轻人不仅喜欢听流行歌曲,还喜欢看经过精心包装过的现代京剧,我们每年在北京高校的演出效果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