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举办的海鲜美食文化节近日落下了帷幕。文化节期间,舟山处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而沈家门大排档里生猛的海鲜,更是让顾客们大快朵颐。
没吃过沈家门大排档,就不能算真正到过舟山——因为沈家门大排档规模大,海鲜多,味道好,而且,这里有海岛独特的文化。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滨港路靠海的一侧早就支起了绵延五六百米长的一摊摊的夜排档,每个摊位上都摆满了各种海鲜:张牙舞爪的梭子蟹、活蹦乱跳的竹虾、黄灿灿的黄鱼、银闪闪的带鱼……不知不觉中,大多数摊位客满,在阵阵带有咸味的海风中,渔船鸣笛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好一个热闹的海港之夜!
就在顾客们兴致正浓的时刻,艺人们闪亮登场。“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两个年轻女子的演唱伴着海浪的节奏,海风把歌声送得很远。声情并茂的演唱博得游客的阵阵掌声。这是来自安徽蚌埠的熊言梅和她的小姑子。熊言梅说,她从小就喜欢唱歌,曾在一家业余剧团当演员。1998年来到沈家门,每天晚上6时30分来夜排档,一般要唱到晚上12时多,每唱3首歌收10元钱,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赚两三百元钱。
在沈家门大排档演出的艺人们,可谓十八般武艺齐全,有拉二胡、吹笛子的,也有玩萨克斯、吉它的,还有表演民歌、快板、说唱的……瞧,一个绰号“大胡子”的男人开始表演口技了:他的嘴一鼓一张,鸟声、枪声、马达声层出不穷,游客们拍案叫绝。
据舟山市普陀区文体局的同志介绍,沈家门夜排档已有10多年历史,艺人们在大排档开张伊始就出现了。以前,由于对夜排档缺乏有效管理,有的艺人为了迎合某些客人的低级趣味,擅改歌词乱唱一通;有的艺人死缠烂打拉生意,弄得客人和摊主都很烦。
为此,普陀区文化部门从去年初开始对夜排档艺人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上岗考试,择优录取。文化部门还专门请艺术团的老师来教唱富有海岛特色的民歌,如《四季渔歌》、《渔家姑娘在海边》等。并详细向艺人讲解舟山风情,以供演出时游客咨询。同时规定艺人在演唱时必须统一着装,胸佩上岗证,不得出现强拉生意等不文明现象。上岗证期限为一年,以后每年都要进行考核。目前,沈家门大排档有40多名艺人。
已近夜晚9时,大排档里仍旧高朋满座,宾主同欢。“海鲜大排档和艺人,都是沈家门的特色,它能满足游客的文化娱乐需求,传播海洋文化。我们希望它能长期、规范地发展。”区文体局的同志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