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31日,17岁杭州女孩丁舒珊偶然发现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引起众人瞩目,并在杭城激起一股天文热。有人担心,这股热潮到底能维持多久,丁舒珊现象会不会像一颗美丽的流星,从浙江寂寞的星空偶然划过后,就黯然消逝呢?
推出《17岁杭州女孩发现小行星》连续报道以来,本报接到不少读者来电表示对天文感兴趣却又无条件开展活动。也有读者表示,像丁舒珊发现近地小行星激起的这股天文热,如果不能得到相关部门重视的话,天文热并不能走太远。
记者几天以来的调查发现,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要像杭高一样地投入精力、物力在全省中小学普及天文,这是不可能的。”教了大半辈子的天文,今年56岁的余杭高级中学崔忠明老师说。
丁舒珊引发一股天文热潮
新学期,杭高天文社又要招生了。由于丁舒珊,杭高的天文社报名特别火爆。仅昨天一天,到天文社来报名的就有上百号人,一位其他学校的学生还特地托人,找上杭高天文社林岚老师,想要报名。
林岚老师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学校门口还碰到一个瘦高个男孩,在杭州一个知名学校读初三。男孩一看见林老师,就马上上前,激动地说:“我对天文特别感兴趣,很想进入杭高天文社,为了这个,明年还特地打算考杭高。”
“天空中的星云太美了,我像被电一样触动了,根本无法割舍下那份美丽。”杭高高一新生杨毅说。
像杨毅一样,大多数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都是被星空的美丽与神秘深深打动。“我喜欢天文,只是希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对将来学习任何知识都有好处。”杨毅说。
现状一之天文老师
师资后续乏人
余杭高级中学是杭州少年科学院天文分院。眼看,崔忠明一年年变老,再过4年就要退休了,天文作为学校的特色学科可要后继有人,为此,学校特地招了个上师大的学生,准备让他继承老崔的“香火”。
可是没多久,这位新来的天文老师就走了。不光师资后续乏人伤老崔的心,各种条件的限制,也让有心把最后4年天文课带好的老崔生出许多无奈和凄凉。
第一个难题就是装备。“没仪器啊!”在他桌前,一台破旧的奔Ⅱ300电脑更佐证着主人的无奈。老崔说,天文观察主要在晚上,晚上一定要周边环境越黑越好。好多次,老崔带着学生站在天文台上,拿着望远镜往星空看,天哪!往南看是只见一片亮晃晃的灯光,往东看,还是只见一片灯光,不见星空。
虽然校领导对天文的工作也挺支持,可是支持归支持,天文是个挺花钱的事儿,而且一年两年不一定见成效。“我去向领导要投入,我怎能担保明年、后年就能出成绩。”这个顾虑打消了老崔这个念头。
现状二之校园天文台
天文仪器都变成了一堆烂铁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下城区的艮山中学,学校里圆形天文台孤独地立在学校一角。在记者的坚持下,将近中午时分,一名老师带着记者来到了天文台,通往天文台的大门锁了两把大铁锁,老师解释:“怕学生偷偷摸摸上去出意外。”
“上世纪80年代天文台刚造好的那会儿用过。”该校的一位年纪颇大的老师告诉记者,“天文台、望远镜早就坏了。”天文台闲置,并不仅仅是艮山中学。一名地理老师告诉记者,杭州的很多中学,天文仪器都变成了一堆烂铁。
“全省50多个天文台,现在大多已闲置。”崔忠明说。这个说法记者在省教育厅得到了证实。“大部分学校现在都很难开展天文活动。”省教育厅装备中心的胡治方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