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之点击一位瓜农的“台风劫”
今年5月初,台州温岭的果农张初亮与当地两位村民合伙承包了数十亩大棚,打算种上市场行情看好的“麒麟瓜”,放手一搏。2个多月的苦心经营让其初尝甜头。然而,随着今年第一场台风“海棠”的到来,张初亮开始陷入了噩梦。
“第一次台风过后,我想没什么,受点损失也是正常的。就重新购置了大棚和麒麟瓜种子,并进行了加固,打算重新干。但是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台风没停过,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
张初亮说,在接二连三的台风侵袭后,他的瓜果园化为一片废墟,损失至少10万元。
“今年温岭有名的麒麟瓜几乎绝迹了!”温岭市农业局潘局长十分痛心地说。
不止西瓜,温岭的水果种植业大部分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对此,温岭市长在市财政预算中启用了500万元的农业保障金,打算协同市农业局对果农及其他作物的种植经营者进行安抚。
沿海企业难承受之痛
虽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企业家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损失,但每个人谈起台风时都声音激动,有说不完的话。
温州港口货运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华国告诉记者,他们在7月底以来几乎没有接过一起像样的生意,“单子很多,但因为台风而延时到货的却占了大多数,我们为此所赔付的钱加起来比赚到的都要多!”据他分析,温州当地的货运公司在这段时间里也大多处于最低谷状态,像这样的情况,在往年并不多见。
而养殖业所受到的打击则更大。瑞安一家青蟹养殖场的负责人潘志友告诉记者,“麦莎”带来的暴雨一夜之间淹没了他开的两个池塘,等水下去后,池子里面的青蟹逃得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在奥康集团行政部负责人周威的脑海里,1999年的那场台风才是他最难忘的,他甚至清楚地记得那天是9月4日。“当时因为经验不足,而台风来得又特别猛烈,伴随着暴雨,公司的厂区全被大水淹了,机器设备和大部分成品都浸泡在水中,损失估计有近千万元。”
水泽之国的灭顶之灾
温州平阳的水头镇是制革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然而,由于地势原因,台风带来的强降雨,经常让水头镇成为水泽之国。“对制革企业来说,常常会发生产品被水浸泡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这是灭顶之灾。”水头镇一皮革企业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乐清的柳市镇,是中国的电器之都。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和机器设备在这个镇都可以找到,大到正泰、德力西这种大企业,小到家庭作坊,台风一来就家家都在搬沙袋堵门,或者转移产品、半成品等,大型机械设备是无法转移的,上百万、千万元的机器只能被水淹。“看着花了巨资购置的设备浸泡在水中,我们的心都在滴血。”一企业主充满忧伤地对记者说。
据温州商会和下属各行业分会、协会以及鞋革协会等组织不完全统计,4次台风期间,给温州的各种企业带来的损失估计为40亿-60亿元。
反思之纵深应急反应考验政府行政能力
象山西周镇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发展了2万亩淡水养殖,但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把许多养殖场泡在一片汪洋中。每一次台风,对于蔬菜供应基地的摧残,同样也是毁灭性的。
然而,台风过后,宁波的市民发现,自己日常生活所需“菜篮子”供应并未受多大影响,无论是蔬菜还是鸡鸭鱼肉,或者水产海鲜,市场上都能照常供应,而且价格变化也不大,这些无疑是“奇迹”。宁波市贸易局蔬副处负责人钱春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创造这种“奇迹”的,是宁波市启动的菜篮子商品供应应急预案。
“菜篮子应急体系的意义不只在于它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反映出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进行应急管理、寻求和谐发展的能力。”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浙江一直是个洪、涝、旱、台风、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频发的省份,几乎每年都会在局部地区甚至全省范围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是考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标尺。
“对我们来说,台风不只是劫难,也应是一种催化剂。它促使政府提高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加深干群关系、体恤民情,有直接影响;同时,它会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互助意识;对于企业,它所引发的抗灾自救、抑或灾后重建的行为,无疑是一笔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