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茭白螺蛳成为治污“高手”
www.zjol.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8:46:4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黄馨垂落,睡莲漂浮,菖蒲挺立……卧彩江上的这些植物并不单为美化风景,也是实施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所必需的。正是靠着这项技术,在污水排放尚未全部截断的情况下,昔日又黑又臭的卧彩江奇迹般地变清了。
在宁波市城区北到环城北路,西至机场路,南界杭甬高速公路,东临世纪大道的区域内,有大大小小123条河道纵横交错,水域面积达364万平方米。从1998年至今,其中的18条河道得到整治,水质和环境有了改善。但即便是整治过的河道,由于污染源无法彻底切断、水体流动性较差和原有底泥的淤积,水体生态系统也并没有形成。
为重建内河水系的生态圈,从去年开始,宁波市内河管理处选择了几条河道做试点,卧彩江就是其中一条。位于兴宁路南侧,由五洞闸经白鹳桥汇入前塘河的卧彩江是市区污染最重的河道之一,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限于条件,暂时还无法实施大规模的截污整治。采用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前期先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再靠围网内的凤尾莲吸纳;中期大量种植水龙、姜花、香蒲、空心菜、茭白等10多种水生植物吸收水体有机物;后期投放本地鱼种和螺蛳等完善生物链,最终使水体具有稳定的自净功能。据悉,这一做法在全国走在前列。
在已整治的河道中,另外还有一些技术正在试点。其中,北斗河采用了浮岛种植技术,新河水生植物种植采用人工湿地与水面浮岛相结合的做法,胜丰河则在生态治理前期引进了超微细气泡发生技术,把粘在水分子团之间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再人工清除或利用植物吸收。
据介绍,今年将整治的中塘河和后塘河将改变过去整治中使用的简单的垂直驳坎模式,在有条件的河段建亲水型软性护坡,分层种植挺水植物、旱湿两栖植物和陆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环境。今后还将采用河坎垂直绿化、浮岛种植等多种方式,逐步对已整治河道实行生态改造。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郭靖 刘晓春 张品方
编辑:
施袭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