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海吃海要有新吃法。从传统的捕捞到滨海工业,或许这就是浙东北的突围机会? 黄雷摄 |
|
比较2004年沪、苏、浙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及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上海的经济密度为浙江的6.8倍,苏南为浙东北的1.47倍。看来,浙江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经济合作和交流”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发展空间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海洋经济
经济密度低于苏南,浙东北寻求海洋产业突破
浙东北地处长三角南翼,包括杭、嘉、湖、甬、绍、舟6市,拥有长三角最丰富的深水岸线和“港、渔、景、油、涂、能”方面的优势。2004年,浙江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宁波、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以港口国际物流为重点的海洋运输业发展迅猛。2004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跃居全国第4位,增幅连续6年居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也已达到7359万吨。随着港口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推进,集疏运网络的不断完善,远洋干线、近洋航线和多条内支线的增加和提高,浙东北将进一步建设成为包括区域性国际深水港口航运基地、远洋集装箱基地、重要物资中转和储运基地,从而在长三角南翼形成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基地,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上成熟的滨海产业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从国际经验看,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大型港口为中心在滨海地区形成的产业带,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重化工业在滨海产业带中一般都居于主导地位。如日本在二战以后,在东京、大阪等滨海地区以及向海造陆,以钢铁、石化工业为主导,促进了造船、汽车、机械、建筑、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化学肥料等多种产业的密集布局,形成了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带;荷兰的鹿特丹,以港口为中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炼油和石化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区向佩尔尼、博特勒克,欧罗波尔特延伸,形成了沿河口向海岸延伸绵延50多公里的综合性工业地带,拥有年炼油能力超过1亿吨的欧洲最大炼油基地,新兴石化工业和种类繁多的日用化工产品;法国马赛、意大利塔兰托、韩国浦项、新加坡裕廊等许多国家的滨海产业带,都成为各自国家的重化工业基地。
其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产业,是滨海产业带的鲜明特征。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滨海地区重化工业所消耗的原油、矿石等,一般都依靠进口,相当一部分加工产品供给出口。同时,还有其它外向型产业的先后发展,如荷兰鹿特丹附近的外向型农业;韩国马山、新加坡裕廊和台湾省高雄的出口加工区,等等。
其三,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等服务产业相伴发展。物流包含从原材料供应地到产品最终消费地的物资流动全过程产业活动。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特征的涉及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多种服务的产业活动。
滨海产业带的兴起为浙东北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浙东北滨海产业带的兴起是近两年的事。2003年,浙江省召开第三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随后制定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要求“大力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陆海联动”,将使宁波、舟山到嘉兴这一海洋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首先,滨海重化工业的发展,将成为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
浙江历来以所谓轻型结构著称,工业以纺织、服装、日用轻工和轻小型机电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中,纺织和服装、电机产品位居前两位。凭借沿海港口优势,特别是宁波舟山海域深水港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炼油、石化、钢铁、造船等工业部门,无疑是浙江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滨海产业带的兴起,将使浙东北地区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浙东北6市的纺织、服装、日用轻工等传统产业和新的电子通信、电气机械、化学制品等工业,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和沪杭甬铁路、公路沿线地带和杭州至湖州公路沿线。现在,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宁波镇海、北仑、大榭等工业区和慈溪大桥新区等的兴起,嘉兴乍浦和平湖、海盐滨海工业区的建设,将形成环杭州湾滨海产业带。在浙东北六市的西部和南部“山地生态丘陵区”,将出现产业和人口外迁趋势,从而使这一地区的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获得更好发展。按照这样的空间格局发展,将在浙东北沿海至西部和南部山丘地带由东北至西南,形成滨海产业带、沪杭甬沿线和杭宁沿线制造业产业带、西部和南部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三大发展轴。
总产值占长三角23的浙江海洋经济,将影响长三角产业布局
据《2003年中国海洋经济公报》,长三角海洋经济总产值为3399亿元,当年浙江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200亿元,占长三角的23,今后,浙东北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滨海产业带的兴起,将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宁波舟山集装箱运输干线功能的增强和发挥,可以与上海、苏南港口功能优势互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地位和作用。
舟山和宁波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的建设,尤其是石油储运、煤炭配送、矿砂中转、天然气接收中转、粮食储运加工等,将对长三角经济区克服物质资源制约、保持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环杭州湾滨海产业带的兴起,重化原料工业的发展,有利于长三角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就长三角产业发展总体格局说,上海主要是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技术领先的装备制造业;苏南制造业实力强大,其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由“制造”走向“创造”,为把长三角建设成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重大作用;浙江在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利用港口海运优势,发展一定规模的重化工业,将对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生积极的作用。
宁波石化工业,以镇海化工区、北仑化工区、大榭化工区为主体,形成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构建起杭州湾南岸石化产业基地,将与北岸的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区一道,共同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石化产业基地。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