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自费到艾滋病高发区,7次进入文楼村,写出21万字的调查报告
杨松,一名普通大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12次自费到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上蔡县进行社会调查,7次进入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调查当地艾滋病疫情。
在即将完稿的有21万字之巨的调查报告中,他写到:人们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或错误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艾滋病患者受歧视、为社会所不容的现象和局面。这种观念不改变将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村头又添新坟
9月11日下午6点,杭州,受台风“卡努”影响,一场暴雨从阴霾的天空中直倾而下。
“没想到,我刚回杭州还没多久,她就突然离开了人世。”正在吃饭的杨松停下手中的筷子,一边喃喃自语,一边苦涩地摇了摇头。他刚收到的短信说,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年仅6岁的小女孩吴妮已经离开人世。这个事实让他难以接受,因为一个月前在文楼村做艾滋病调查时,他还见过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太可怜了,仅仅在人世间度过六个年头就走了。可六年中她却没有一天不活在艾滋病带来的痛苦和阴影中。”杨松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杨松,浙江传媒学院学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12次自费到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上蔡县进行社会调查,7次进入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调查当地艾滋病疫情。
“这已经是今年8个月来该村因艾滋病而去世的第11个人了。村头又要添新坟了!”多次的调查使杨松对文楼村的情况十分熟悉。这11个今年去世的人多是因服用抗病毒药物过敏而不能坚持服用或由于服用抗病毒药物对身体的巨大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而早于其他艾滋病患者而去世的。村里的大部分患者因为按时服用政府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再加上科学的治疗都延长了生命。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杨松稍感欣慰。
尽管自己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即将结稿,杨松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忧伤。毕竟,一部21万字的书稿并不能为身处艾滋病中的人们带来直接的效果。“效果也许是间接地,但只要有效果,我的工作就没有白做,过一段时间我还会去那边做调查。”责任感让杨松选择了坚持。
数次只身河南上蔡
杨松想去艾滋病高发区看看的想法,在几年前就有了。
促使他前往的最初动因来自身边的亲人。
读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杨松的家境从此不再宽裕。在两个哥哥下岗,而母亲又患病的情况下,杨松的上学经费是在舅舅的帮助下解决的。
然而,对于舅舅的钱是如何来的,当时的杨松并没有考虑过。
直到1999年,杨松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家人才告诉他一个惊人的秘密:家在农村、经济收入门路窄的舅舅为了筹足他们兄弟上学的学费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曾经卖过几次血!
杨松当时的第一感觉是震惊,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恐惧,因为当时杨松的老家已发现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人!
幸运的是,后来经检测确认舅舅并没有感染。
在从媒体得知河南省上蔡县疫情比较严重后,杨松就在酝酿去当地实地调查的计划了。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包括阅读大量的关于艾滋病方面的书籍资料和媒体报道,并随时注意收集关于艾滋病方面的信息。几年时间里他还先后到过山西、河北、安徽等地进行调查,几个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似乎都与卖血有着直接的联系。
2004年6月,杨松最终决定到已为外界熟知的河南省上蔡县进行实地调查,此后的一月多时间里,每逢节假日杨松就一个人悄悄地去上蔡进行调查。每次短则有三两天,长则半月,杨松的行动一直都在有计划的进行中。
今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杨松在做了充分的考虑之后,在学校里发出了到文楼村支教的招募广告,很快来自全校各系的许多学生纷纷报名,杨松最后选择了8人加入队伍。同学们的热情让杨松很感动。校方亦对此次实践活动表示了默许。负责系里社会实践活动的曾真老师非常担心学生的安危,要求学生们每天都保持短信联系,并要求同学们返校前到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检查。
尽管如此,事后杨松所在的系领导刘新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显得既欣慰又担心:“学生们的社会责任心让我很感动,但一想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两个艾滋病患者,我们还是很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