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星期六。气象预报说,杭城最高气温35℃。热啊!可是,有个地方是最热的,哪里?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梁山伯与祝英台读书的地方,如今,它又为爱情努力了———开设起相亲会。每个周末,人山人海。一大群老爸老妈聚在这里,和交易会一样,拿着儿子女儿的照片介绍情况,熟练地提着有没有房子、车子的问题。
在人群中,有那么几个羞涩的年轻人,讲着普通话。一看就知道不是老底子的杭州人。
而老爸老妈们,则多是老底子的杭州人,虽然个个慈眉善目,求媳求婿若渴,但在他们眼里,让女儿嫁给没房没车的新杭州人,不太愿意;让儿子娶个外地媳妇,也不愿意。
新杭州人,兴冲冲来,悻悻而回。
十个杭州婆婆九个不喜欢外地媳
一个袋子,一支笔,一本本子,是老爸老妈们人人准备好的“采访工具”。
袋子里放着子女的简历,本子和笔是用来记录现场交流情况的:如果发现了差不多合适的目标,就迅速记下相关资料。
简历大体有两种风格,一种简明扼要,一种则详细些。但是年收入、房子车子等“硬”条件是必注的。
在万松书院里稍微逛了逛,记者吸引来不少目光。因为在这里,年轻女孩子比较少见。
一位老妈走过来,“哪里人,做什么的?月收入有多少?爸爸妈妈是双退吗?养老金、医疗金都交的吧?”
记者老老实实一一交代,那位老妈觉得还行。
于是,她从袋子里掏出一个透明文件夹,“杭州婆婆十个有九个是不会喜欢外地女孩的,不过,我就喜欢,外地人独立能干。这是我儿子的简介,你看看。”
“年薪10万,有大套婚房。”老妈得意。
一位来自青岛的老爸,直爽地拿出儿子每个月的工资单和体检表,这还是月收入过万的“钻石王老五”。
还有一位老爸,为他1970年出生的儿子找媳妇,坚持要找个年纪轻的。“您儿子条件一定很好,有车有房吧。”说到这个,老爸笑了笑:“有车有房,是最基础的了。我儿子以后要去美国发展的,未来肯定还要好呢。”
老太太一扭头深深刺伤小伙子
人群中,他显得有些突出,1.86米的个子,一问,叫邓杰,30岁,来到万松书院是给自个找对象的。
邓杰到杭州不到一年,现在杭州某建设公司做工程监理,“杭州这城市不错”,他想好了,一定要努力在杭州闯出一番天地。
已经老大不小了,邓杰希望能找到个情投意合的女朋友。“光顾着工作,把这事给耽搁了。”亲戚、朋友大都在老家,工作之暇,这种想法就更强烈。
在报纸上得知有“万松书院相亲会”,就来了。这已经是第5次了。
他打印了好多份简介,贴在万松书院的各个地方。
简介上除了个人信息外,另两个关键词就是“年薪六万”和“要在杭购房”。但这也意味着他目前没有房子。
深深刺激邓杰的,是一位老妈的一扭头。
那天,一位老妈主动向他走来。一开始,两人还聊得挺开心,对邓杰的样貌、工作等都挺满意。可得知邓杰没有房子后,那位老妈一扭头径直走了。
“我心里真的什么滋味都有。可你知道吗,其实她女儿又矮又不好看,我还没看中呢。”邓杰马上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