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编者按:杭州中考招生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除了老师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声音,我们很想听听学生的心里话,因为毕竟你们才是考试的主角。如果你是中高考的过来人,如果你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中考,如果你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们都愿意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声音——你期待一场怎样的中考?现行中考制度的弊端和优点在哪里?请给我们发邮件(qbkj@zjnews.com.cn),或者传真(85310177),或者热线(85310176)。
2006年杭州中考招生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将免试入学,包括保送生人数也将扩大。
教育部门实施有关保送生制度的本意是,促进各个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增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保送生扩招,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赋予学校招生自主权。这“两全其美”之事,却引来部分高中校长的忧虑……
保送生考不上重高
有关保送生扩招的政策,杭师院附属高级中学校长马里松和浙大附中校长尚可的直觉是:也许这将进一步降低保送生的质量。
“保送生扩招也许对杭二中、学军中学等学校有利,他们的优秀学生数量将近一步扩大。但对于在省一级重高里排名靠后的几所中学来说,生源质量肯定后退。”
高中“生源大战”使高中校长寄望能通过保送制度网罗一批优秀学生,但事实上这两年很多保送生的综合素质无法令校长们满意。
“保送生整体生源质量在下降,部分学生不如后来通过中考录取的学生。有的保送生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学生处于全年级中下水平。”尚可举例说,他们学校组织的保送生测试,满分300分,来考的人有的能拿到270多分,有人却只有130多分。
这一现象得到了刚退下一线的杭高老校长葛锦发的证实:“第一届保送生的综合素质的确不错,但现在杭高每年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保送生达不到全年级平均水平。”
各重高每年都要退回一些保送生,杭师院附高今年就退了三个学生,杭高曾经退过九个。马里松表示,他们跟踪过一些被退回的保送生,他们参加中考后,有的人达不到省一级重高的录取分数底线。“如果保送生范围进一步扩大,那保送上来的可能就是上不了我们学校录取线的学生。”
保送生如何不注水
有人要问:经过层层选拔的保送生,为何会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
“这首先与保送生的产生机制有关。”一位高中校长说。据了解,保送生指标按各初中学校人数分摊,平均1个班1.5个。这是不考虑学生质量的。“例如有的学校如果全部学生参加中考,可能没有一个人能上重高线,但是按去年的保送政策,也能拥有7个省一级重高的保送名额。但这些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后,常常各方面表现不如人意。”
由于各校的办学特色不突出及高考杠杆的存在,学生几乎都以高考成绩为衡量高中学校好坏的惟一标准,并且出现“一窝蜂”的选择。以杭州育才中学为例,每年有7个保送名额,分属7所省一级重高。按惯例,综合测评第一名至第7名的学生可以获此机会,即使有少数学生放弃,本来也应该截止前十几名而已。可校长郜晏中说,按近几年的中考成绩,学校每年有43%~46%的学生可以达到杭二中、学军和杭高的分数线。一般每年有100个同学会申请竞争这7个保送名额,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排名第一、第二的学生选择了二中和学军,从第三名开始到第80名左右,都选择放弃保送而冲刺前几所学校。7位保送生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再次,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不通过保送也能进入好学校。”一位初中校长说,“肯定能考上重高的学生没有必要参加保送。他们参加中考反而容易出成绩,说不定还能得个状元,提高学校升学率。”一些高中校长认为因为这“小九九”,初中学校有可能推荐了一些不够优秀的学生。
此外,高中校长还表示,由于机制的因素,高中学校很难将测试不合格的保送生全部退回,“2个班100个人中,学校退回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10个,其余的只能全部留下。”
保送变味校长徘徊
在记者采访的几所高中学校中,校长们均表示尚未决定是否要扩班。生源大战使得这些校长在衡量中考与招保送生的利弊。此时“保送”两字似乎已有些变味。
尚可认为,明年各重高在保送生方面的测试可能会更加严格。“如果保送生名额分配制度能改变,由高中学校自行选拔,那也许局面会改观。”
可矛盾在于,如此一来,各类选拔性考试又将兴起,对各初中学校的排名又将绝对地以分数为标准。
老校长葛锦发意味深长地说:“什么是好学生?我看到的一些高一、高二的学生,精神面貌很好,很阳光,以我的人生经验判断,他们应该能做出一些成绩。可他们现在学得很累,高考也许未必能取得好成绩。高考选拔机制不变,会给中考带来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