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遍地的猕猴桃树下,一群群土鸡在吃草、啄虫,杂草除得一干二净,虫子也得到了“治理”……日前,在磐安县“俺老孙”果园内,笔者见到了这样一幕。
在磐安,昔日一个连一个的穷山坳里,如今生态农业呈现出一幕幕喜人的景象:果树下放养土鸡,用土鸡吃草、啄虫替代了农药杀虫;猪圈内,利用猪粪集中发酵发电,净化了环境,节省了能源;菌棚中,用废菌棒进行二次育菇,降了成本,省了木材。这种符合自然生态的农业模式,每年给磐安10万山区农民增加上亿元的经济收入,穷山坳成了聚宝盆。
防病治虫,是实施绿色生产的一大难题。5年前,应浩多承包了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800亩荒山,建起了大盘山农场。按照生物链的客观规律,他开始在果园里放养土鸡治虫并获得成功。去年,农场运用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俺老孙”牌猕猴桃等水果通过了欧盟IMO国际有机认证。如今,这里生产的猕猴桃已进入杭州、上海等地的超市,售价每公斤达到18元。像大盘山农场一样的大小农庄,磐安已有30多个。在种满了葡萄、柿子、布朗李的野山农场,场主陈金潭对笔者说:“山间放养的土鸡品质好、价格高,今年仅销售土鸡蛋、土鸡,就有110多万元的收益。”据了解,磐安县今年在果园、茶园里放养的土鸡达35万只,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不少农民的共识。
在方前镇前王村,生态养殖使猪粪成了发电原料,渣滓成了农作物的上等肥料。在前王养猪场,场内1000多头猪的猪粪猪尿顺着管道通过进料池、出料池,接着排到过滤池,通过沉淀、厌氧、发酵等环节形成沼气用于发电。这套发电装置,足够供给50户农民的照明和加工饲料用。冬天,还能为猪舍提供暖气,让猪仔也住上空调房。山坳内连片的葡萄园全部用上了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场主告诉笔者:“用了发酵后的有机肥,葡萄果大味甜,每公斤价格要高出几角呢!”
废菌棒循环利用,效益同样可观。这几天,菇农们正忙着为高温菇备料、制菌种。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用的菌料里有50%是废料。据磐安县食用菌办公室人员介绍,今年种下的高温菇,有1000万袋全用废菌棒替代菌料。这项新技术,将为菇农增加800万元收入,同时节约木材1200立方米。如今,杏鲍菇废菌棒的再利用技术已推广到7个乡镇的1000多户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