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镇有一座著名的嘉业堂藏书楼,被国内藏书界誉为“浙北第一楼”,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嘉业堂向公众开放,成为时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嘉业堂藏书楼内,人们常可以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他就是——
(一)
1920年冬天,湖州南浔镇鹧鸪溪畔小莲庄旁大兴土木,5年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拔地而起,名字就叫嘉业堂。刘承干,人称中国传统私家藏书最后一个藏书家,在嘉业堂前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而嘉业堂也被誉为“浙北第一楼”。
80年后的今天,我从杭州汽车北站登上“快客”,两小时内便到了湖州南浔镇的嘉业堂。
嘉业堂大院里古树繁多,遮天蔽日。我对收门票的姑娘说:找郑兴宝。郑兴宝是谁?郑兴宝是嘉业堂的守护人,浙江图书馆嘉业堂管理部主任。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州南浔汉子,已默默地在嘉业藏书楼的管理岗位上度过了20个春秋。
刘承干曾经在他的《嘉业堂藏书楼记》中要求自己的后代:“凡吾子孙,其世守弗替乎!”虽然,刘承干希望自己亲手创建的嘉业堂避免历代藏书家没落消亡的厄运,让子子孙孙代代相承。但是,现实是无情的。刘承干对书很有研究,却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经商亏损,刘家家道中落。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民族灾难,进一步加速了嘉业堂的衰退,使它不再保持原有的风光。1951年,刘承干将整个藏书楼和里面的书籍、雕版等物品捐献给了浙江图书馆。
(二)
中国传统藏书楼对防火、防潮、防虫、通风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为了嘉业堂藏书楼的安全,从南浔镇上通往大院的电线到大门口的小平房为止。嘉业堂藏书楼里没有电线,也就没有任何电器设备。
1985年,从部队指导员位置上转业的郑兴宝回到家乡南浔镇,等待组织分配地方上的工作。他不知道,当时浙江图书馆正在通过当地组织物色嘉业堂藏书楼新管理员。组织上筛选出包括郑兴宝在内的两名候选人。这两名候选人都是部队转业军人,政治和思想素质都不错。有关部门将两人的材料交给浙江图书馆取舍。郑兴宝凭借惟一的优势成为嘉业堂管理者,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抽烟的习惯。郑兴宝还记得浙江图书馆领导当年与他谈话时说的话,领导十分严肃地警告说:嘉业堂决不能发生火灾,否则,你就得去坐牢!从此,郑兴宝对火烛之物颇为敏感,万分小心。
嘉业堂藏书楼是在1992年才正式对外开放的。在此之前,大院里的一切,对普通百姓来说,一直披着神秘面纱。郑兴宝小的时候,嘉业堂和隔壁的小莲庄守护很严,小伙伴想进却进不来。后来,郑兴宝在插队落户的湖州农村参加了解放军,这时的嘉业堂已经属于浙江图书馆所有了。面对有军人保护、省城人管理的书楼,小镇上的人当然很崇拜,很想进去探个究竟。
1978年,回乡探亲的郑兴宝第一次走进嘉业堂的院子。那天,是岳父领着郑兴宝进入嘉业堂的。但仅仅这一次,就给郑兴宝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藏书楼正门朝南,门前不远是小花园,园中花木扶疏,藤萝漫布。小花园正中还有一泓4亩大小的莲池,池中垒有石岛,池畔环绕假山。一些石头上刻有名家学者的题字。郑兴宝惊诧南浔镇上竟有如此精致的花园。然后,郑兴宝以军人的眼光对藏书楼进行了一番审视,并跟随岳父在藏书楼上上下下走马观花,他被其中的书籍和雕版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