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面的一撇一捺都是有讲究的。就像写字一样,随着笔力由轻至重,雕刻时也就由浅入深,所以同一笔画不同部位的深浅都是不同的。”说这话的时候,他很是认真,粗糙的手不停抚摸着铜板上的字。赵秀林,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我省惟一研究铜板雕刻的大师。为抢回被常州人夺走的《兰亭序》铜雕作品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位绍兴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幅更为精美的《兰亭序》铜雕,准备去一决高下。
铜板上刻出水墨梅兰竹菊
赵秀林出生在铜雕世家。从他爷爷辈起就开始做铜雕。当时他们家住绍兴县华舍镇,那是一个铜雕手工艺人云集的地方,当时大家还是在器物上雕刻。赵秀林的爷爷还去上海学习其他地区的铜雕手艺。
但是做铜雕利润薄,后来很多人都转做纺织业,赵秀林的爷爷也转行了。这位热爱铜雕的老人临终时,对赵秀林说:“铜雕虽好,终不能当个正经饭碗,只能作业余爱好。”
但执着的赵秀林并没有听爷爷的话,反而将精力都花在了铜雕上。上世纪80年代,他在铜板上雕刻出中国水墨画形式的梅、兰、竹、菊,这一举动打破铜雕历来无“水墨”、只白描的禁区。如今他已成我省惟一在铜板雕刻上专有研究的雕刻师。
誓要争回《兰亭序》铜雕纪录
去年春节,央视一则新闻引起了赵秀林的注意。江苏常州一名铜雕艺术家雕刻了一幅长160厘米、宽60厘米的《兰亭序》铜雕作品,不仅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还将作品拿到绍兴来展览。
“《兰亭序》是绍兴独有的文化遗产,怎么能让外人拿了世界纪录?”赵秀林说,“我要将纪录拿回来,但这个纪录只是根据作品的大小尺寸来衡量的,我在创作时考虑一定要从艺术水平和制作精细度上超过对方。”
为创作这幅作品,赵秀林花了1300个小时,光在雕刻前打磨光滑铜板就用了300个小时。
雕刻用具近百件
因为王曦之笔力非凡,要使作品能与原作有90%以上的神似,必须在每一笔每一画上下功夫,总共需要经历打磨、绘画、精刻、细琢等12道工序。光雕刻用具就有抢刀、锉刀、斧刀等近百个品种。最后他终于完成了这幅长250厘米、宽80厘米的作品。
赵秀林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他说,首先这个作品雕刻深度要比江苏那幅大;其次如果拿放大镜欣赏,王羲之特有的金钩字分毫不差。此外,这幅作品上还刻下了36颗印章,每一颗皆以阳雕的方式篆刻而成,触摸有骨感,难度极高。赵秀林告诉记者,因为长时期埋头创作,眼睛累得常常流泪。
艺术品难觅知音
但在艺术造诣背后,赵秀林也很无奈。他对记者说,花了如此浩大的工程造就的作品,也难觅知音。铜雕目前在市场上很难找到空间。
一个耗费12道工序的艺术品,作者需要有绘画、书法、雕刻和五金方面的综合知识及技艺。赵秀林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刻画伟人的作品被频繁入选全国各地革命纪念馆,但平时的月收入却只有一两千元。“算上买材料,有时甚至是入不敷出的。”铜雕市场大量假货充斥期间,使得真正的艺术品难有出路。但对于将来,他抱着一份坚定的信念:“此生爱好已是这样,我肯定要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