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2005年亚细亚国际友好海钓赛于10月10日圆满落下了帷幕。昨天下午,大会组委会在朱家尖召开沿海城市游钓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垂钓爱好者代表共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就如何发展海上游钓产业开展探讨,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新建议、新思路。
海钓,海洋旅游的精品品牌
“舟山,是一个具有广阔、优越水域与海钓资源的城市;舟山,位于全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发展区域;舟山,立志打造‘海天佛国,渔都港城’。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舟山的对外影响,丰富舟山海洋旅游内涵,创建‘舟山群岛,海钓天堂’品牌,努力把舟山打造成富有盛名的海钓基地,”
昨天下午,研讨会一开始,舟山市旅游局局长薛剑平就以充满激情的主持词倾倒了与会代表。
舟山拥有发展海钓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海域规划的钓点达40余处之多,可钓品种20余种。海钓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市内外海钓爱好者。2004年,仅朱家尖、东极两镇的海钓游客就达4万人次,增幅超过25%。
薛剑平说,我们要理清舟山海钓发展的思路,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舟山要打造旅游大市,突出海钓,以后要多办有影响的世界性的大赛。
新视野,海钓是风靡的休闲渔业
“海钓产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新概念?是定位渔业还是定位旅游业?我们认为,海钓产业,就是风靡世界的休闲渔业,即集渔业、休闲游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业的有机结合。”
与会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海钓产业新概念。
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把渔港周围的海滨城市改造成游钓场。到90年代,日本游钓人口已达3729万,占全国总人口30%。仅从事游钓导游业者就有2万4千人,其中90%是从渔业人中转过去的。
美国的海洋游钓人口已有8000万,美国现有游钓船艇1500万艘,由游钓拉动起来旅馆、餐饮、钓鱼、娱乐服务业十分兴旺。1988年,美国渔业总产值24亿,而游钓产业收入却达300亿,相当于中国渔业1999年产总产值。
我国台湾省渔业资源由于衰退而陷入船多鱼少的困境,被戏称为“黄昏产业”,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实施减船政策,把捕鱼业转型到休闲渔业,发展海陆休闲中心,从事海上观光钓艇码头、海鲜广场、海钓俱乐部。取代“黄昏产业的是朝霞产业——休闲渔业。
“一根钓竿救活一个渔场”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新兴游钓产业的广阔前景。目前,舟山休闲渔业项目已逐步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有利用一定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围塘养殖基地及淡水养殖池塘,放养名贵海淡水鱼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以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养殖垂钓型;有利用岛礁、港湾浅海的海洋与自然生态资源,组织游客参加集海上垂钓与海岛观光旅游相结合,岛礁矶钓、潮间带采集等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涉渔运动观光型;有利用渔区的渔船、渔具设备和专业渔民的技能,让游客直接参与张网、流网、拖虾、笼捕、海钓等形式的近海传统捕捞作业,当一天真正渔民的渔区生产体验型;有集海上各种类型的休闲渔业和岸上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配套设备齐全、活动种类多样的旅游综合配套型。
保护海钓资源,刻不容缓
保护海钓资源的话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同样,在本次研讨会上,这个问题依然是专家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市内外海钓者的大量增加,无序的海钓使舟山部分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些海钓者不顾及各种鱼类的排卵期,不顾及“钓大放小”的环保理念通吃通杀;部分渔民在海面及岩礁周围违法电鱼、炸鱼,进行灭绝性捕杀;一些渔区过度使用“水鬼”采集海底贝藻类,使大量海洋原生态遭到破坏,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链面临威胁。
韩国西归浦钓鱼联合会会长,李世皖说到,原来的西归浦也是韩国的海钓天堂,现在盛景不复,即使每年政府和海钓爱好自发的放流鱼苗,鱼类资源也不能培育起来了。前车之鉴。舟山要有长远的计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海钓资源保护区已刻不容缓。北京海钓俱乐部的钓员王立皓一语惊醒了与会者:“目前舟山海洋资源是很丰富,但不能骄傲。”如果没有了海钓资源,何来海钓产业,何来海洋旅游新品牌……
交通,束缚舟山海钓的发展
“来舟山海钓,其他都好,就是时间太费了,”韩国西归浦钓鱼联合会会长李世皖说:“从釜山到上海很快,可从上海到舟山却到不了了,坐车要4个小时,太累;坐飞机,航班又凑不好,要等大半天,浪费时间,这些必然影响了钓者来舟山海钓的兴致。”
舟山市旅游局处长汪如亨也说到:“本来参加完这次比赛的日本选手还可在舟山多呆些时候,可昨天舟山飞往上海的航班取消了,他们不得不前天晚上连夜到上海去。舟山交通不发达,从某种程度上大大制约了海钓的发展。
虽然交通是个客观问题,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上海海钓名人王雷提出,上海的海钓发展起步晚了,但后劲很足。他希望能和舟山的大洋海钓俱乐部强强结合,为来舟山的海钓者做好在上海的接待工作,让他们在上海也可以休息观光。舟山在海钓比赛的时间设置上也可以再宽裕一点,比赛结束后,舟山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安排钓手在本地观光,这样就可以避免钓者为了赶时间而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海钓,相关法律法规空白
2003年12月18日,我市第一家海上游钓企业——浙江大洋海钓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大洋俱乐部董事长葛冬萌对舟山海钓事业充满了信心。如今俱乐部发展3年了,不仅分文没赚,还亏了200多万,昨天葛冬孟在研讨会上说出了自己的3点困惑。
1、现行的休闲渔业法律法规和海钓具体操作抵触很大。市海事局规定,游钓船离岸不超过5海里,6级风以上不出海,船上人员要保持1人1米的距离。葛冬萌解释说,海钓的场地都是选择清澈的海域,舟山附近海域都是黄浊的海水,根本没有鲷类,海事局规定5海里,什么地方也不能去了,后经过我们的争取,终于放宽到东极海域。至于6级风以上不出海,舟山不刮6级风以上(包括6级风)只有28天,那是不是除了这28天,俱乐部常年都不能经营?大洋海钓俱乐部有2条游钓艇,其中“大洋海钓1号”长16米,规定说船上人员要保持1人1米的距离。其实“大洋海钓1号”载30个人是绰绰有余的。
2、海钓资源与渔民流网作业的冲突。俱乐部安排钓手海钓的地点往往也是附近岛屿渔民流网作业的地点。有些渔民故意在海钓的附近抛网,海底采贝,使钓手没法钓到鱼,而这些渔民的作业又无法强行禁止。
3、无证非法作业的小渔船价格低廉,而俱乐部正规的游钓船租金贵,而一些海钓者图价钱便宜还是不顾风险选择小渔船。这些小渔船来去自如,执法部门也难以堵截他们,无法做出惩罚,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俱乐部的经营。
葛冬萌呼吁尽快完善和规范海钓的相关法律法规。而目前舟山有关海钓船的船员培训、发证、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仍属空白,“人都出不去,发展海钓产业根本无从谈起”。
与会专家指出,海钓产业与多个行业牵连,行业间要彼此配合。政府要搭台,提供政策扶持,提供便利。对此,参加座谈会的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海事局的相关领导负责人当即表了态,尽快完善海钓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海钓产业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