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当了8年修鞋匠的蔡凤素买来纸和笔,写了几张告示张贴在诸暨闹市区,目的只为寻找到10多双鞋子的主人。得知她的这一“破天荒”举动后,不少诸暨市民深为感动,并主动向本报报料,要求表彰蔡凤素的文明行为。
一双鞋已存放了3年
蔡凤素的修鞋摊摆在诸暨市区大桥东路老邮政局门口,除了那台笨重的手摇补鞋机,她的身边还放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的全是修好的鞋子,这些鞋子大都是单只的。“其中有10多只在这边已经放了半年多了,时间最长的差不多有3年了。”蔡凤素说,每天摆摊时,她都会把这些鞋子背出来,只为方便鞋主随时来取。
蔡凤素当了8年修鞋匠,花在这些“无主鞋子”上的力气还真不少。蔡凤素找出一双看上去崭新的真皮短靴说:“那是2002年正月末的一个上午,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急匆匆地把鞋拿到我这儿,说鞋子脱胶了要修一下,傍晚时分过来拿,然而我修好鞋等到天黑也不见她来。”
随后每天她都将鞋子带来等候,然而这一等竟是3年,但蔡凤素没有怨言。她总认为也许是鞋主到外地忙去了,回家后肯定会来领取。为了保存好鞋,她还特地找来一个鞋盒装起来。
像这样等待认领的鞋有一大麻袋,大部分看上去很破旧,但蔡凤素依然仔细保存着,每天早晨将这袋鞋子搬过来,晚上再运回去。
鞋摊成了小小“服务站”
“鞋子放了一年多,恐怕别人都忘了,再说那也不过是穿破来修的旧鞋。”熟悉蔡凤素的人都劝她把鞋扔了,可蔡凤素从来没有那样做。她说:“顾客把鞋交给自己,更多的是出于信任。”所以,在蔡凤素心里,修好鞋是应该的,而替顾客保管好鞋也是自己的责任。
正是由于这一份责任心,蔡凤素很快得到鞋摊附近居民的好评。8年过去,这一带小区里的人都认识了蔡凤素,鞋摊变成了街道上的一个小小“服务站”。平时,哪家有客人来,主人出去一趟,就让蔡凤素稍个信;买菜回来,有点急事,菜就先放这儿;还有的,夫妻俩工作忙,照顾不了年幼的孩子,干脆交给了“蔡妈妈”。
提起“蔡妈妈”的称呼,蔡凤素露出会心的笑容。原来,3岁的小琪琪是附近一家小区内的孩子,平时父母忙,白天她就坐在蔡阿姨旁边看她修鞋,晚上,就跟蔡阿姨一起同吃同睡,一年半载过去,孩子也称蔡凤素为“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