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隆隆巨响宣告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人再次飞天! 让浙江人自豪的是,辉煌的航天史上,有浙江人写下的浓重一笔———助“神六”升空的输变电设备、低压电器、发射塔供气系统配套设备等,都有浙江企业付出的劳动,而且,早在“神五”升空时,浙江人就已经大大出了力。
昨天,时报记者走进生产企业,并连线几位在现场观看“神六”升空,为“神六”出力的浙江企业代表,和他们一同感受“神六”的魅力。发射前夜,远在杭州有人床上翻烙饼,一家子陪他等天明
无数中国人为“神六”鼓掌。昨天,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会议室里,掌声格外响亮。因为,神舟六号上,有他们精心制作的零部件。
电连接器决定“神六”安全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生产电连接器的。如果把火箭看作一个人体,电连接器就是人体的神经元。由它们组成的各种电路,就是遍布“神舟”各个系统和部位的“神经系统”。通过按钮,它们将指令传输到指定部位,然后,火箭做出“规定动作”。
在火箭身上,电连接器成千上万。和人身上的器官一样,每一个电连接器都是独特的,不能标准化批量生产。“神六”的大部分“神经”就是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任何一个电连接器的接点失灵,宇航员就很可能会牺牲;如果发射时失灵,会爆炸。
误差比头发丝还细也不行
“所以,质量就是生命,在我们这里,绝非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事实。”杭州航天电子技术公司总经理单才良脸色凝重地说。
厂里的口号是:“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这个“万无一失”是个怎样的概念呢?质量处诸小姐拿了个绝缘器,给记者示范。
巴掌大一块板上,有几百个细密的针孔。这些小孔之间的误差,即使是几分之一的头发丝大,也是不合格的。
两个这样的器件,由两部分细针连接起来。其中一类针,前半部是帽子,可以让另一类针插进来。两类针插合,就把两个器件连接起来了。这些细针,就是火箭和飞船的神经,无数电子信号通过这里传播。无论哪个针孔出问题,都会祸及全身。
每个针孔,都要经过四五个工人的检查,以便严格剔除不合格的。
10月9日,接到基地紧急电话
如此的层层把关,还是出了点小意外。
10月9日晚上10点,单才良突然接到来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紧急电话,说发现一根细金属针有后缩现象。单才良立即召集技术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办公室的电话,成了与基地的热线电话,几乎两分钟就通一次。
技术人员详细、慎重地分析之后,认为这个细节不会影响发射。因为细针虽然后缩,但没有和对面针孔脱离,而是仍然保持接触,这样就仍然能导电,仍然能传递信息。结论得到基地主要领导人的首肯。
10日下午6点,熬了一天一夜的技术人员获准回家休息。
深夜12点,单才良手机再次响起。基地要求他们做模拟实验,提供详细数据,以论证前期结论。
前天早上6点多,单才良来到厂里,再次召集人马做实验。经过详细烦琐的数据论证,晚上12点,基地方面终于传来最后消息:回家睡个好觉吧!
可是,哪里睡得着呢?
深夜,单才良在床上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
最后,一家人干脆都起来,陪着他等到昨天天明,接着等看电视直播。
基地的星星,像女儿的眼睛
王振华是厂里的质量处副处长,担任过10年的基地保驾。所谓的基地保驾,就是追随产品到基地,在发射前几个月,反复测试产品性能。
一进去远离城市的发射基地,人心就特别纯净。那是真正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责任心让基地的每个人都面临压力。成功之后,他曾亲眼看见,很多铮铮铁汉当着众人面号啕大哭;也看到会议开着开着,有人突然就因为过度劳累一头栽倒,晕过去了。送去医院后,睡了一觉,就把盐水拔掉,偷偷溜回来了。
有时思路堵塞,写不出报告,大家就结队出去,找个土坷垃,一群在上面,一群在下面,玩起攻战游戏。三十好几的男子汉,像群野孩子似的,抓把泥块,互相投射。活动了一阵,思路打开了,赶快回去写报告,找原因。
技术人员常常会失眠。实在受不了了,就抱条棉被,坐在野地里,闻泥土的芬芳,看星星眨眼,像女儿的眼睛。
同事们给王振华起了个绰号叫“青蛙”。因为他每次一到基地,就像捕食的青蛙呆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