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理事长和省政府办主任、金融办主任、银监局副局长等一行,不久前刚结束对京、津、沪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管理体制的考察。
《财经时报》从多条渠道获悉,这次旅行将是浙江省联社变身浙江省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体制比较、考察之旅”。
浙江81家县(市、区)农信社中,已有26家选择成立农村合作银行,但浙江省农信社在之前的改革中,选择的并非是直接成立农村合作银行,而是先成立省级联社。此次浙江若在省联社基础上,变身为省级农村合作银行,这在全国,还是头一遭。
弃农商行之路
浙江是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第一批8个试点地区之一。目前,中国的农信社改革,大致是按各地特点,分别在原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或农村合作银行。其中,上海、北京已选择成立农商行,天津选择的是农村合作银行,重庆则是成立农村信用联社。
此前,浙江省81家县(市、区)农村信用社有26家选择了农村合作银行。在81个县(市、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农村信用联社入股的基础上,浙江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省联社,这是浙江省政府授权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一个省级管理机构。
当地政府在选择省联社理事长时,并未像其他省市那样,派省政府副秘书长或其他官员进驻,而是将重担交给了在建行系统干了近30年、时任建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的朱范予。
用金融家管理金融是浙江的一贯手法。
熟悉朱范予的人多认为,朱能顶住压力,找到一条既符合国情、省情,又有利于农村经济、信用社发展的改革之路。
与其他地域不同,浙江经济发达,农信社规模大、资产质量较好,宁波等多个县市均能达到组建农商行的标准。但朱范予坚持浙江辖内不设农商行的思路。
在朱范予看来,农商行性质上属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支农服务以及合作制形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银行能将上述二者兼顾,既能满足支农诉求,又可满足自身对利润的追求。
钟情荷兰模式
在两年多的深化农信社改革中,2003年4月8日,宁波的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在激烈的争论和置疑声中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同年8月,这种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信社系统改革试点的推荐模式。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经批准陆续成立。
去年,海外一些银行开始与浙江省联社接触,希望介入浙江农信社改革,但朱范予不主张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由外资介入。在他看来,改革还没有到位,产权也不明晰。这种情况下,盲目引入外资,未必是件好事。
情况在今年开始发生变化。
今年夏天,荷兰合作银行、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杭州联合银行三者间签订了初步协议,荷兰合作银行将联合IFC总共入股24.9%股份进入杭州联合银行,并为该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援助。
此次引入外资,朱范予态度积极。外界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浙江农信社改革已有实质性进展,在综合调查后,朱认为荷兰合作银行模式适合中国国情。
在长期研究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卫新江看来,由于浙江省内没有农商行,全省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在性质上都未脱离合作制,因此,浙江省联社变身农村合作银行没有体制障碍。
有关专家指出,省联社转变成合作银行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然趋势。在他们看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信社需要更高级的联合,将来有可能出现浙江省、县市两级法人合作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