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0月23日讯 当代大学生爱看什么样的电影?在刚刚闭幕的2005大学生电影节(浙江·杭州)上,一批在影院上映时票房不太理想,但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现实题材的电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
2005大学生电影节(浙江·杭州)由团省委等主办,组委会挑选了10部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国产影片和8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21所高校免费放映了300场,观看的大学生超过了20万人次。
通过投票,大学生们选出了最喜爱的导演和男、女演员以及最佳影片。陆川凭借电影《可可西里》荣获“大学生最喜爱的导演”,电影《张思德》男主角吴军和《孔雀》女主角张静初分获“大学生最喜爱的男演员”和“大学生最喜爱的女演员”,最佳影片则为电影《张思德》夺得。
具有共性的是,《可可西里》等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此类影片无论在知名度方面还是票房收入上都无法与《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相提并论。它们获得认可透露出一些讯息,大学生们需要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一定思想深度的电影作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大三学生沈彦磊说,他前后看了《可可西里》三遍,虽然影片里没有大牌明星,但对于藏羚羊生存状态的描写深深震撼了自己,从而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与更多市民为娱乐而看电影的出发点不同的是,很多大学生表示,他们更注重一部电影所传达的内容高度和思想深度。
“看大片好像吃法国大餐,事后只记得一流的环境和服务,至少菜肴本身却淡化了。而优秀的影片就像在小饭店吃小菜,慢慢品尝,却能够收获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勾海波很形象地说。他表示,看大片更多只是在视觉上获得一种享受,更吸引自己的是一个导演在影片中试图传达的一种思想。
大三女生王晔楠在观看电影《张思德》时禁不住落泪了,她告诉记者,影片中的张思德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计较个人名利,这与现在很多人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了对照,让自己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现在更多呈现的是其娱乐大众的功能,而其熏陶、教育意义则相对弱化了。大学生们对国产优秀影片的肯定至少告诉我们,纪录片、文艺片以及革命题材的影片虽然在影院上映大多票房不理想,但并非没有市场,缺的恰恰是贴近人们生活、真实塑造人物、体现健康向上精神的优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