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强对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锻炼,从1999年起,中组部与团中央开始选拔组派“博士服务团”,到西部挂职锻炼。我省从去年开始选派博士参加“博士服务团”。笔者近日采访了其中3名刚刚回浙的博士。
为西藏描绘“卫生人才蓝图”
去年11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陈建忠狠狠地亲了一下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就奔赴万里之外的青藏高原。起初的半个多月,想家的思绪和轻微的高原反应,让陈建忠每晚都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
在西藏挂职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助理的日子里,陈建忠深切地感受到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给当地带来的困扰。整个西藏卫生从业人员只有9000多人,其中高学历人才屈指可数。在很多乡村医院,大多数医生没有学历,也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能不能制定一份“卫生人才蓝图”,让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出“人才瓶颈”?陈建忠的这个想法与当地领导不谋而合,他决定先去乡村卫生院作一番调查。
今年3月18日,当江南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青藏高原上却还是一派冰天雪地的隆冬景象。陈建忠等不及春天的到来,带着厅里两个同事,驱车驶向高原深处。
在康马县的一个乡,3间土坯房搭成了一个卫生院,基本上靠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老三件”给病人看病。两名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
10天时间里,陈建忠跑了10个县的35个卫生院,行程4000多公里。一路上,遇到过雪崩,还差点出了车祸,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回到拉萨后,陈建忠开始起草两份文件———《自治区“十一五”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和《自治区“十一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
10月,挂职锻炼一年的期限到了,可是手头的工作还没有完成,陈建忠跟当地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继续留下来把工作做完。“我亲眼看到西藏的很多干部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几十年都毫无怨言,相比而言,我做的这些几乎不值一提。”他淡淡地说。
让乡亲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从富庶的江南来到千峰万壑的巴山蜀水,在四川雅安挂职的360多个日日夜夜,西部农村的贫困时常刺痛着唐毅的心。
“工作再忙,我总要到农村走走,看能不能为乡亲们办点事。”从省水电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转为四川雅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唐毅几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一户残疾人家庭不幸的遭遇让唐毅始终难以释怀:当他和村干部走进昏暗的茅草屋时,女主人支撑着从床上坐起,打开了屋里唯一的“家电”———一盏电灯。不忍心说太多的话,唐毅从包里拿出2000元钱,塞给这家人。两个无法行走的孩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在这里工作时间毕竟只有一年,而且一个人的力量也有限,我的心愿就是竭尽全力帮助能够帮助的人,为西部人民办好每一件小事。”唐毅动情地说。
去年底,唐毅跟市里的干部来到芦山县飞仙镇隆兴村走访。与其他农村不同的是,这个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屋里都摆着四五个硕大的水缸,装着满满的水。“是因为缺水吗?”唐毅问。“水倒不缺,就是不干净,人喝了会得‘瘟病’。”村民们说的“瘟病”是血吸虫病。村民们从河里背水回来,倒进水缸,撒上漂白粉,等到两三天以后再用。唐毅明白了为什么要那么多水缸。
“没办法啊,装自来水要好几十万,村里没什么钱,只好让乡亲们用这些土办法。”当地干部无奈地说。
一定要让乡亲们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去年春节回杭州时,唐毅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到省水利厅,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申请厅里拨款捐助隆兴村建一座供水站。厅领导马上答应了下来,供水站所需的30万元资金全部由厅里解决。
挂职锻炼结束回杭州后不久,唐毅接到了雅安同事的电话:隆兴村供水站动工了,明年3月乡亲们就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为了母亲河的美丽容颜
虽然是局长助理,而且还是名校的博士,但性格开朗的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俊芝很快就跟重庆市规划局的同事们打成了一片。
一个周末下午,当地的一个同事约他去河里钓鱼,没想到把他带到了一个水塘:“没办法,河里都没鱼了。”张俊芝琢磨着:河水都脏到没鱼了,那污染该有多严重啊!而且重庆的很多河流都是流入长江的,这事非同小可。回去的路上,他拉着同事又来到附近的一条河。还没走近,一阵恶臭就迎面而来。
张俊芝开始关注重庆辖区内河流的水质情况,结果并不容乐观: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三类以下的水质,一半以上为重度污染的劣五类水。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张俊芝“盯上”了这些污染严重的河流。于是一到周六,别人都在休息,张俊芝就早早地起床,拿着数码相机,给大大小小的河流“拍片”。2个多月里,张俊芝跑遍了8个城区的17条河。
今年8月底,一份由他起草的《重庆市都市区次级河流生态恢复治理及规划建议》调研报告完成。同事看了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真是个有心人!
让他高兴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将河流生态整治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我相信过不了多久,重庆人民就可以在河里钓鱼了。”张俊芝乐观地说,更让他欣慰的是,长江的美丽容颜也将由此更加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