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4年度全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长兴县排名第51位。这是该县继2003年由上年的107位跃至63位之后,又一次漂亮的“撑杆跳”。两年“晋级”56个位次,长兴人如何创造出“长兴速度”,“长兴速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004年,长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2%,是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1.05%,增幅列全省第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9.26%,增幅列全省第一。这是几年来保持的持续高速增长。
经济数据的背后,是发展竞争主战场上的高水平竞技。
长兴是这样破题的: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两轮驱动”,依靠自身求得发展、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客观地看,这并非长兴特色,长兴的特色在于“驱动两轮”的效率。
为搭建经济发展的优势平台,举全县之力“筑巢引凤”,短短几年建成了跻身“全省十强”的长兴经济开发区,成为集聚发展要素的强磁场;为提升自身开放度、知名度,连续几年举办中国·太湖明珠——长兴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浙商长兴论坛、长三角暨环太湖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并先人一步走出国门,将投资环境推介会、专题招商洽谈会办到了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发展节奏,打出了“万众亲商、千人招商”百日竞赛、“两个年”活动等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长兴的每一个动作,蕴含着追求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技巧”。
近两年,“招商选资、择优选项”成了长兴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关键词,全县集中力量推行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境外招商,主攻大项目、好项目、高科技项目,使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走进县经济开发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引人注目:“海信”迁来了空调生产基地,“诺力”建起了亚洲最大的托板车生产基地,“巨能体饮”建成年产10万吨功能性饮料生产线……县开发委负责人说,开发区已呈现可喜的“三高”变化:一是投资密度升高,去年来新批的28个外资项目平均投资600万美元,平均投资密度15万美元以上;二是科技含量提高,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余家,县科技创业园新孵化的10多个科技项目投入了产业化生产;三是产业层次调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已达80%,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成为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产业占了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长兴经济的另一只轮子同步高速旋转。
2003年底,全县民营企业上升到36225家(户),对全县GDP的贡献高达80.5%。2004年,县政府又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突出“政策推动、上下联动、金融助动、市场带动”,主抓“营造环境、扩大规模、吸纳资金、培育市场”,掀起了“激活民资”的新高潮。当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481户,民营企业508家。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累计超百万元的有404家,超千万元的有44家,民营经济上交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0%以上。
“越是实力强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比例就越高。”经济学家总结国内百强县发展经验的“点睛之语”,在长兴得到了充分体现。
长兴人的眼光没有仅仅局限于经济主战场的比拼,长兴追求高效率的“技巧”,在“软实力”的提升上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
几年来,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山水园林型的现代化中等工贸城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张名片”的战略决策,成为助推长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旋律”。长兴“全县动员、全民参与,锁定目标、锲而不舍”,先后获得了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教育强县、浙江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荣誉称号。文明创建带来了长兴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更使长兴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长兴的老百姓切身体会到,文明创建活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可以让全民共同享受、能够凝聚发展要素、激发创造活力的实质成果。长兴也因此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