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上了年纪的人,上个世纪为祖国建设付出了艰辛的汗水,现在却都在为自己大龄子女的婚嫁而焦虑……”
近日,一群家长联名写信给温州市民政局局长,恳切希望政府帮助搭“鹊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女遭遇婚姻难题的焦虑。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温州有许多婚介机构因生意清淡,而被迫关门歇业。据该市婚介行业协会近期的调查:从去年初到今年上半年,温州市区新办了近40家婚介所,但这些婚介所开办时间最短仅一周,最长的也不过维持半年,大多数捱到房租合同到期就无奈关闭。即便一些“老牌”婚介所,也同样感受到了市场的阵阵寒意。
这一反常现象,已引起当地婚介业的反思。
据估算,按照目前温州市区700余万常住人口、200万外来人口这一规模来推算,对婚介服务存在需求的人数至少为20余万。
然而,面对温州婚介市场如此大的潜力,多数婚介机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鹿城区“爱之桥”婚介所负责人舒加,5年前是一家都市媒体“红娘”版的编辑,19年前,温州市第一家婚介所开张时求偶者挤破门槛的空前盛况,让她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青年男女对婚介所似乎都有好感。舒加认为,最主要的是,婚介从业者素质比较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自行业前置审批取消后,情况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婚介业中的少数“害群之马”开始借机敛财,一些不法婚介机构骗钱花样不断翻新,信口承诺永不兑现;乱点鸳鸯谱;利用会员充当“婚托”或雇佣“婚托”专门行骗,更为严重的是收了会员费用后,就溜之大吉,玩起了“空城计”。
在危机影响到了整个行业后,温州市40余家老牌婚介机构自发地成立了行业协会,统一规范会员机构入会的价格,使行业整体规范性有所增强。但无奈的是,一些刚刚挤入婚介业的机构并不买协会的账,行业危机依然存在。
温州婚介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李爱月认为,婚介行业还存在另一危机,那就是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作为求偶与交友的平台,婚介收取费用后,提供服务具体量化的标准是什么?这甚至连婚介机构也说不清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凭职业良知显然是苍白的。这也是导致目前婚介机构与会员之间纠纷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男女两方的交往直至最后的婚姻,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只有订立双方都认可的服务标准,才能使婚介机构真正走出阴影。
正是看到了作为现代“红娘”的婚介机构的困局和大龄青年交友的需要,由温州市民政局授权市婚姻服务业协会筹办的,一个专为大龄青年交友服务的联谊会也即将开锣。协会秘书长陈成昌表示,这是纯公益性的交友活动,如果活动效果不错,他们将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政府“红娘”能对目前混乱的温州婚介市场起到示范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