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培训基地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秀洲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目前,秀洲已建立了以各乡镇成校、技校为依托,市、区职业技术学校及各类认定的培训机构、社会办学力量为一体的覆盖城乡、灵活有效的培训体系,建成省示范成校1所,省一级成校2所,二级成校1所。
2、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能等级
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设施,根据产业特点,推出特色培训菜单,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例如,以织造业闻名的王江泾镇建立了“立织工”培训基地,2004年总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610人,合格率达到100%,合格人员大多能在当地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他乡镇也积极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推出了小家电装配、横机、缝纫和电焊工等培训项目,提高了培训后的就业率。同时,秀洲还采用了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形式活泼的技能比武活动等方式,鼓励广大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参与,技能比武等活动又反过来促进了技能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增强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六、以保障为后盾,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城乡就业的一体化也切实推动了城乡保障一体化的工作进程。秀洲按照“一体系、多层次、广覆盖”的原则,经过系统考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养老、工伤、失业、医疗和女工生育五大保险,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城乡大病救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坚持扩面增量,有序开展社会保障工作
通过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各项社会保险的扩覆力度。目前,秀洲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已增至1458家,参保人数23118人,其他险种的扩面也在不断加大。一个以养老保险为龙头,两个确保为中心,三条保障线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通过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办法,实行“双低”的养老保险办法,尽快实现应保尽保,实现用人单位职工参保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逐步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接轨。
不断推进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推动、个人参与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度。目前秀洲合作医疗补偿年封顶线最高可达9.7万元,参保率达到87.12 %,处于省内较高水平。
2、建立被征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
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失土不失保障”,秀洲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从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办理分流安置手续24365人,缴纳养老保险金56263.93万元,发放生活费7404.56万元。
一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已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人员,为其一次性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生活保障金,目前的标准是每月410元;对劳动年龄段(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的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的年限以征地时在农村的劳动年限,每满二年缴纳一年的养老保险费,最高为十五年。并为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帐户,并发给养老保险手册,记载缴费情况。个人帐户参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办法,按缴费基数的11%一次性记入,其中确定8%为个人缴费额。土地征用人员死亡后,其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额的余额可以依法继承,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支付给继承人。就业或自谋职业缴纳后的养老保险年限与征地时给予缴纳的年限合并计算。
二是建立生活保障制度。对土地征用后劳动年龄段内未就业者发放生活补助费和医疗包干费。每人每月150元(其中10元为医疗包干费),最长为24个月;对土地征用后征地人员如生活困难,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试点工作实施3年来,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秀洲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民的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大量农民从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上转移出来,投身到二、三产业中,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得到优化。列入试点以来,秀洲已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2.82万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的人数比例由2001年底的42.1%下降到25.0%,下降了17.1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38.1%和19.8%上升到53.2%和21.8%,结构更趋合理化。二是农民的收入逐年增长,2004年秀洲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6861元,比去年增长了15.2%,非农产业在其中的比重达到86.9%。三是农民市民化步伐逐步加大,2004年秀洲城市化率达到了40.9%,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四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目前已有19581名被征地农民建立了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全区呈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